



过去4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2%,青少年患病率增长更为迅速。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比高达90%左右,与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损伤不一样,2型糖尿病成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日常饮食、生活环境等关系很大。
血糖恐慌之下,控糖成为新刚需,「低GI」风潮席卷,成为食品界的金字招牌。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低GI食品市场规模已达1762亿元,年增速超10%,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这一赛道:君乐宝、伊利等乳企推出低GI奶,盼盼食品推出了低GI无糖燕麦高纤饼干和低GI营养欧包,百草味旗下“每日坚果”获得低GI认证等等。
消费者的购买力也进入了明确的快速增长期:去年,全国低GI食品销售额大约是1300亿元,其中线上渠道增长最快。根据机构预测,到2030年大概能够达到2000亿元的规模,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人、银发族、孕妈妈及健身人士这4大人群正在成为主动养生主力军。
随着消费者对“低GI”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显著提升,并将其作为健康选购的重要参考,以及业内实现相关标准认证的食品企业日益增多,以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未来,低GI市场的风向标将指向何方?
▲图源:网络
2025年的低GI赛道,早不是“好吃”或“健康”的单选题,而是“既要又要还要”的复合题。
某种程度上,踩中大健康饮食风口的低GI,与轻食、代餐、营养品等热门赛道是交叉重叠的,人群规模也就有了更多扩圈的可能,所以它所具备的控糖能力绝不只是某一类人群的刚需,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目前市面上有一类低GI产品创新的主要方向是“功能复合化”与“需求颗粒化”。
比如「雀巢怡养益护因子中老年低GI奶粉」,作为一款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营养补充品,不仅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素,还特别添加了瑞士进口益生菌,在管理血糖的同时,可以辅助保养肠道功能、强健骨骼。
盼盼食品推出多款低GI系列产品,其中「领鲜低GI营养欧包」,GI值不仅低于国家标准的55.还拥有高蛋白质、高膳食纤维、高微量营养素(钙、铁、锌)等多项完美健康指标。在口感上,盼盼也通过精选优质原料和采用业界领先的核心技术,突破了传统低GI面包口感粗糙的局限,在健康和好吃上做出平衡。
光明瞄准“睡眠经济”,推出「舒睡奶」系列,配比多种有助于睡眠的成分,如酪蛋白酶解物、α-乳白蛋白、茶叶茶氨酸,同时还添加了全新光明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菌株——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BD9818.以及传统食材酸枣仁粉和茯苓粉,实现控制血糖波动幅度和解决睡眠质量的双重保证。
「卡乐比减少糖水果麦片」,在经典原味的基础上减少了30%以上的糖和碳水化合物,精选小麦、黑麦、荞麦等低GI谷物,并在营养成分上进一步优化升级:蛋白质每100g增加1.3倍,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和正常生理功能;膳食纤维每100g增加50%以上,有效增加饱腹感,减少食欲,促进肠道蠕动;还富含南瓜籽、扁桃仁等坚果,提供优质脂肪。
▲卡乐比减少糖水果麦片,图源:网络
这类产品多来自于成熟的企业和品牌,他们切入低GI赛道的方式,通常为挖掘人群的健康痛点并放大,将对应的功效成分添进原有产品中,在主营的产品线上进行相关产品研发,以此来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聚焦于消费者已有广泛认知、且健康属性突出的主食原料,顺势切入低GI市场,正成为行业内一类企业实现高效布局的关键策略。这种选择有效降低了市场教育成本,并依托原料本身的接受度快速打开局面。
例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对“安全吃饭”的核心需求,「江南米道」选择最日常的主粮——大米作为突破口,从水稻育种、加工工艺、科学储存到品牌销售,构建了完整的低GI大米产业技术链,成功研发出遗传改良的功能性大米。目前,江南米道种植低GI大米达到5万余亩,年加工产能超7000吨。
▲江南米道白色闪电低GI大米,图源:网络
再如,具有地方特色和极高营养价值的谷物青稞。 其本身GI值极低,远低于燕麦、黑米,且拥有可观的生产规模:青藏高原每年大约能产80万吨青稞,四川、云南、甘肃等地也能进行青稞的种植,据此计算,青稞食品至少也拥有百亿规模。围绕青稞这一“超级原料”,多家新锐品牌已经摸索出了不同的产品化路径。
「慢教授」的首款产品慢糖吐司,用青稞、燕麦等低GI原料替代传统小麦粉;青稞健康食品品牌「稞卡」则聚焦青稞本身,产品线涵盖传统米面粮油类主食和方便速食;舒汇慢谷在其低GI酱肉包、青菜包和馒头中,创新性地加入了青稞、黑米、绿豆等消费者熟悉的健康成分。
▲慢教授低GI慢糖吐司,图源:网络
依托高认知度、强健康属性的主食原料进行低GI化创新,不仅顺应了消费需求,更成为企业快速建立品类认知、降低推广门槛并实现规模化发展的有效路径。这些实践清晰地勾勒出当前低GI化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还有一种“新原料开发”, 即药食同源成分的深度挖掘,正成为低GI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在政策端、消费端的双重驱动下,具有明确控糖功效的药食同源成分是市场的热门关注点,比如:
桑叶提取物DNJ:能有效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碳水分解吸收,从源头平稳血糖。其提取物正被广泛应用于低GI面条、代餐粉及饮品中。
黄精:现代研究证实其多糖成分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糖代谢的作用。在低GI糕点、冲调饮品中融入黄精,不仅能赋予产品温和的控糖属性,更增添了“滋养”的文化内涵。
山药:本身GI值较低,富含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包裹食物、延缓糖分吸收。以山药全粉或提取物作为基料或添加成分,是开发天然低GI主食(如馒头、面条)和零食的理想选择。
其他明星成分:葛根(葛根素)、玉竹(多糖)、枸杞(枸杞多糖)等也因其潜在的调节糖脂代谢作用,被纳入低GI配方库。
不少企业已经通过药食同源成分的开发,摸索出了在低GI品类布局的发展策略。
伊利牛奶的舒化安糖健作为全球首款控糖牛奶,产品获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品认证,GI值仅为20.该产品添加桑叶提取物、玉米须等核心功效成分,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等途径,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另外一款欣活纾糖膳底配方奶粉,主要针对糖尿病患者和有血糖管理需求的人群,添加了降糖补充剂和山药粉、党参粉等药食同源成分,在保证口感的同时降低血糖生成指数。
▲伊利舒化安糖健牛奶,图源:网络
此外,越来越多的零食饼干中也出现了药食同源成分:中粮旗下品牌时怡推出无糖藜麦薏米红豆饼,甄选6种优质食材——红豆粉、全麦粉、藜麦粉、黑芝麻、百合粉和葛根粉,老少皆宜,健身人士、体控人群也可以作为日常轻食代餐。
玛士撒拉在低GI饼干中加入魔芋、苦荞、荞麦等原料,在京东有超过20万评论。《2023天猫饼干膨化行业趋势报告》指出,添加黑米、山药、猴头菇的饼干产品,市场规模增速排名前三。
▲玛士撒拉低GI饼干,图源:网络
可见,深挖传统药食同源成分的现代控糖价值,正为低GI产品注入鲜明的差异点和文化认同感。这股从原料端发力的创新,已成为启发企业打造独特竞争力的关键策略之一。
当行业从追逐“标签红利”转向深耕“产品价值”,低GI市场才能真正释放其健康潜能。功能复合化、主食原料升级、药食同源挖掘这三条路径的并行发展,正推动行业从概念热炒走向产品力支撑的实质增长。未来,谁能更精准地解决消费者痛点,建立可信赖的产品价值,谁就能在这片蓝海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