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在四川驿兴传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为一批发往老挝的电动三轮车做最后冲刺,这批产品将通过中老铁路运往东南亚。
2024年全国电动三轮车的出口量达到65万辆,出口总额近55亿美元,增长约10%。今年以来,多家电动三轮车企业的海外订单依然饱满。
图源:news.cctv
从东南亚到非洲,从欧洲到南美,这些在国内被称为“三蹦子”的普通交通工具,在海外却成为备受追捧的中国制造新名片。
图源:Rest of World
东南亚市场,成为中国电动三轮车出海的第一站。
2025年初,驿兴传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首批130台电动三轮车通过中老铁路运抵老挝。这些车辆采用“国内造+当地装”的创新模式,大幅降低了国际运输成本。
在菲律宾,电动三轮车的市场需求尤为旺盛。一位在当地创业的中国店主透露,他的店铺从今年1月至今已售出十几辆电三轮,消费者大多是路边的小生意人,他们需要三轮车拉货、送水,或是年轻妈妈用来接送孩子、买菜购物。
“三蹦子”在海外市场的身价也随之飙升。
在国内,普通电动三轮车的价格区间在2000-5000元,最高档的也很少超过1万元。而在海外,特别是欧美市场,电三轮的售价高达3000-6000美元,约2-4万元人民币。即便在菲律宾,电三轮的市场定价也达到70000-160000比索,约合1-2万元人民币。
该品牌电动车2989欧元,约合24953.07人民币,图源:damius
亚洲市场增长亮眼,2025年上半年,无锡锡山区两轮电动车对印度出口达9433万美元,同比增长102.2%。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已形成年产500万辆两轮电动车、50万辆三轮电动车的产能,产品热销东南亚。非洲与欧洲市场也展现出强劲需求。
中国电动三轮车能够迅速打开全球市场,并非偶然。
创新出海模式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驿兴传飞采用“内地预制+当地组装”模式,在国内完成核心部件生产与质检,大幅降低整车国际运输成本。车辆运抵老挝后,在当地新建的组装工厂完成最终组装下线,预计可为当地创造近40个组装、售后等就业岗位。
四川凯希蜀宇摩托车有限责任公司则通过技术升级和实行差异化市场策略,精准解决各市场客户的痛点。“我们在东南亚主打‘观光+短途物流’双场景车型;在非洲推出农用加强版,将后舱扩容30%;在欧美市场则推出了外观更加强悍的车型。”公司负责人邓宇介绍。
智能化生产为中国电动三轮车出海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四川眉山天府新区的双胜新能源车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已实现从激光切割、机器人焊接、电泳涂装,到车身车架制造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该公司依托57项自主研发专利技术,针对不同海外客户需求,提供“私人定制”研发设计车型。
中国电动三轮车在海外市场的成功,背后是中国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的缩影。
产业链优势是核心竞争力。无锡锡山区作为“中国电动车之乡”,电动车产业集群规模约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
图源:新浪江苏
2025年上半年,该区两轮电动车出口额达3.5亿美元,同比增长31.9%。
江苏徐州、无锡,河南洛阳,山东临沂等地均有大量电动车厂商聚集。这些厂商一方面满足了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庞大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出海拓展,应对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
品质提升重建了市场信任。
21世纪初,国产摩托车曾以低价策略占据越南80%市场份额,却因恶性价格竞争导致质量失控,最终市占率暴跌至1%,集体退出东南亚市场。
新一轮电动三轮车的出海征程中,各大品牌和厂商汲取了失败教训,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在菲律宾,中国品牌NWOW为重建信任,不仅设立本土工厂,还为其他品牌遗留在菲律宾的故障车辆提供维修与技术支持。
图源:nwow
技术创新满足了多样化需求。
在菲律宾,一位店主销售的国产三蹦子配置了光伏顶棚,可以“增程”大约35%:原来只能跑70公里的三蹦子,在东南亚可以跑100多公里。
图源:TechBlade PH
这种创新充分利用了菲律宾充足的光照资源,解决了用户的续航焦虑。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出口值首次突破400亿元人民币。从菲律宾的马尼拉,到非洲的黑角市,中国制造的电动三轮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