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全球跨境电商市场正迎来结构性变化,从流量获取到供应链管理,从消费者需求到平台规则,都呈现出全新趋势。基于《2025 E-Commerce Trends Report: Business Edit》(以下简称 “报告”)数据,4050 家全球跨境商家的实践表明,“全渠道 selling”“本地化运营”“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破局关键,而 AI 技术、订阅模式、B2C 化的 B2B 体验则成为增长新引擎。无论你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商家,精准把握这些趋势,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实现规模化增长。
报告显示,66% 的平台卖家会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销售商品,市场 places 凭借 “低门槛、可测试、易扩张” 的优势,成为跨境商家触达全球用户的核心渠道。但成功并非偶然,商家需做好三件事:
选对平台,兼顾全球与本地:从全球范围看,68% 的商家选择亚马逊,28% 选择 eBay,24% 选择 Temu,18% 选择阿里巴巴 / 速卖通;但区域偏好差异明显,例如部分国家的本地平台更受消费者青睐,商家需结合目标市场调整布局,避免 “一刀切”。
打造核心竞争力:想要在平台中脱颖而出,需做好 “定价、Listing、服务” 三件事 —— 通过数据驱动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化产品详情页提升曝光,同时保证高效客服响应,才能提升转化率。
借力本地优势降本增效:尽管全球布局是趋势,但本地运营同样重要。例如印度、西班牙、英国的商家在 “可持续包装” 上领先(73%、72%、63% 使用可持续包装),印度、土耳其、马来西亚在 “可持续配送” 上表现突出(86%、80%、78% 提供低碳配送),这些本地化举措既能贴合消费者需求,也能降低跨境物流成本。
流量是跨境电商的 “生命线”,而转化则是实现盈利的关键。报告揭示了两组关键数据:
1. 流量来源:直接流量与邮件营销成 “压舱石”
47% 的全球商家表示 “直接流量”(消费者直接访问品牌网站、APP 或书签链接)是顶级流量来源,这体现了品牌力与用户忠诚度的重要性;46% 的商家认为 “邮件营销” 是核心驱动,其 “低成本、高精准、高转化” 的特点,成为触达活跃客户的首选方式。此外,44% 的商家依赖付费社交,39% 依赖有机社交,37% 依赖联盟网站,多渠道组合才能构建稳定的流量矩阵。
2. 转化痛点:弃购原因与支付、可持续性强相关
35% 的全球消费者因 “可持续性担忧” 放弃购物车,例如担心包装不环保、配送碳排放高;同时,26% 的中小商家提到 “支付方式有限” 是弃购主因(尤其是社交平台购物,弃购率更高)。对此,商家可从两方面优化:一是完善支付选项,76% 的 B2B 商家已提供数字钱包支付,35% 提供 “先买后付(BNPL)”,这些灵活支付方式能显著降低弃购;二是主动展示可持续举措,例如告知消费者配送的碳足迹、使用可回收包装,增强消费信心。
85% 的跨境电商决策者认为 “可持续发展” 对业务重要,这一趋势已从 “nice-to-have” 转为 “must-have”:
大型企业 vs 中小商家的差异:大型企业更易推进可持续实践,例如使用可持续包装、提供低碳配送、向消费者展示配送环境影响;中小商家虽认可其重要性,但受 “成本、时间、复杂度” 限制,推进速度较慢。
消费者需求倒逼变革:55% 的全球网购者表示 “未来 5 年,可持续性对购物决策的影响会更大”,44% 的消费者会购买二手或翻新商品以践行可持续理念。商家若不跟进,可能流失这部分客群。
物流合作选对伙伴:73% 的全球商家认为 DHL 是 “可持续配送服务商”,选择有环保资质的物流伙伴,既能降低自身运营难度,也能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2025 年,AI 已不再是跨境电商的 “新鲜词”,而是渗透到运营全链路:
核心应用场景:64% 的商家会使用第三方工具中的 AI 功能,49% 用 AI 进行内容生产(如商品描述、社交文案),49% 用 AI 优化客服(如智能答疑),49% 用 AI 实现网站个性化推荐,44% 用 AI 做产品推荐 —— 例如通过用户行为数据,自动推荐契合需求的商品,提升客单价。
技术工具提升效率:在数据追踪上,41% 的商家用谷歌分析,36% 用平台自带分析工具,27% 用社交平台分析工具,这些工具能帮助商家精准定位流量来源、优化营销投放;在用户体验上,32% 的商家使用 AR 产品可视化,29% 提供产品订阅服务,25% 开发语音购物功能,通过技术提升用户粘性。
报告指出,B2B 跨境电商正经历 “消费化转型”——78% 的 B2B 商家预计未来 3-5 年网站销售额会增长,58% 的 B2B 商家会在至少 3 个电商平台销售,核心原因是 “企业买家期待和消费者一样的数字体验”:
体验升级:企业买家不再满足于 “邮件沟通、长周期下单”,而是需要 “快速配送、便捷退货、个性化优惠、灵活支付”,例如 76% 的 B2B 商家提供数字钱包支付,35% 提供 BNPL,38% 计划用 AI 推荐工具。
全渠道布局:87% 的 B2B 商家会投放付费社交广告,73% 预计 2030 年社交平台销售额会增长,亚马逊(69%)、阿里巴巴 / 速卖通(26%)是其主要平台选择,社交 + 平台的组合能覆盖更多企业买家。
订阅模式与 AI 赋能:62% 的批发商家提供产品订阅服务,64% 的 B2B 商家在电商平台中使用 AI,通过 “自动化复购”“智能推荐” 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客户流失率。
报告根据商家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个体工商户)和类型(代发货、批发、手工制造商等),总结出差异化增长路径:
大型企业:主打 “全渠道运营”,42% 的大型商家实现多渠道销售,且更易推进可持续实践和 AI 应用,例如 89% 会参与黑五,77% 认为消费者信任其黑五优惠,适合通过 “规模效应 + 技术投入” 巩固优势。
中小商家:聚焦 “细分赛道”,例如小型商家在 B2B 销售上领先(81% 有 B2B 业务),中型商家是社交电商的第二大用户(87% 运营社交账号),可通过 “垂直品类 + 社交引流” 降低竞争压力。
微型与个体商家:优先 “控制成本 + 本地突破”,39% 的微型商家因 “配送成本高” 不做国际业务,57% 的个体工商户仅在 1-2 个平台销售,建议先深耕本地市场,积累足够资金和经验后再逐步拓展跨境业务。
特殊类型商家:代发货商家 B2B 属性最强(68% 在平台销售,60% 提供订阅服务),批发商家订阅模式渗透率最高(62% 提供订阅),手工制造商和工厂则更倾向于 B2C 销售(77% 仅面向消费者),需根据自身业务属性制定策略。
黑五仍是跨境电商的重要销售窗口,但商家需理性看待:
参与度高,但信心分化:84% 的全球商家会参与 2025 年黑五,60% 的商家表示 2024 年黑五销售额较 2023 年增长,69% 认为消费者信任其黑五优惠;但个体工商户和微型商家信心较低,对销售额和消费者信任度的预期均低于大型企业。
不能只靠黑五 “一锤子买卖”:报告显示,63% 的商家认为 12 月是最繁忙的销售月份,且日常运营中的 “流量积累、客户留存” 才是长期增长的关键。例如通过邮件营销维护老客户,用会员体系提升复购,比单纯依赖黑五促销更可持续。
全渠道 + 本地化:用市场 places 触达全球用户,结合本地平台和可持续举措提升渗透,同时通过 “直接流量 + 邮件 + 社交” 构建多渠道流量矩阵;
技术 + 体验双驱动:用 AI 优化内容生产、客服和推荐,用 AR、语音购物提升用户体验,B2B 商家需加快 “B2C 化” 转型,满足企业买家的数字需求;
差异化布局:大型企业靠规模和技术领跑,中小商家聚焦细分赛道,微型商家先控成本再拓展,根据自身规模和类型制定策略,避免盲目跟风。
2025 年的跨境电商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以数据为支撑,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才能在变化中找到确定的增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