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潮玩市场被誉为“年轻人悦己刚需”的今天,一支由95后组成的新锐团队,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了现象级突破:仅靠一款爆品“绒绒怪”,便创下了月营收近千万、年销售额有望破亿的惊人成绩。
OHKU是如何在短短数月内做到高增长、高盈利,并成功敲开欧美市场大门的?
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潮玩因其低成本、高回报的情感价值,成为了都市年轻人寻求“悦己”体验和情感慰藉的精神刚需。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 显示,全球潮流玩具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18亿美元,期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8%,预计2025年将达到520亿美元。
在中国,潮玩产业的注册企业数量同样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2025年5月底已突破2.62万家,竞争日益激烈。
头部品牌如泡泡玛特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到138.8亿元,同比实现了204.4%的惊人增长,进一步体现了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
正是在这片红海之中,一个新锐品牌OHKU凭借其独特的全球化视野和产品力,实现了现象级的弯道超车。其核心团队95%来自头部潮玩企业,仅数月便成功在欧美市场打开局面。


2025年9月,OHKU单月营收已逼近千万元人民币,其中超过八成来自欧美市场。
旗下“绒绒怪”系列在9月近两万套产品迅速售罄,并实现了连续数月的翻单,预计该单一IP系列的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亿元人民币。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出色的盈利能力。OHKU的毛利率超过50%,显著优于2024年TOP TOY的32.7%和52TOYS的39.9%,甚至直逼行业龙头泡泡玛特约66%的毛利率水平。
亮眼的业绩也迅速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2025年11月初,OHKU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首轮融资,为后续全球拓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准备。
OHKU在起步阶段就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避开当时中国潮玩品牌扎堆的东南亚市场,直接进入北美与欧洲等高潜力市场。
团队基于对全球市场的精准判断,发现北美人均玩具消费额是中国的12.1倍,欧洲是中国的4.6倍。同时,包括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在内的其他欧美国家,在积木、毛绒玩具等潮玩细分品类上也保持了连续四年的稳定增长
2025年上半年,行业龙头泡泡玛特也在美洲和欧洲市场取得了惊人的增长,美洲市场线下营收同比增长744.3%,欧洲市场同比增长569.6%。
OHKU的策略正是通过错位竞争,在消费力最强的核心市场验证了其自有IP的全球商业价值。
然而,任何潮玩品牌的成功最终都需要回归产品本身,OHKU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强大的IP孵化与运营能力。
旗下爆款IP“绒绒怪”系列便是典型代表,该系列产品连续多月翻单,预计年销售额有望突破亿元,证明了其IP的全球吸引力。
目前,OHKU拥有超过28个IP储备,形成了以绒绒怪、DREAM BOY、MOI等为核心的核心IP梯队,形成了可持续的IP矩阵。
“来自墨西哥的渠道商里卡多表示:‘中国潮玩不仅有可爱的外形,更拥有打动人的灵魂。OHKU的产品让我看到了这种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OHKU还积极利用AI技术辅助IP开发,这不仅提升了设计的效率,也增强了爆款IP诞生的成功率。


在渠道和扩张上,OHKU摒弃了传统潮玩品牌的重资产投入,采用了独特的“直营+经销”轻资产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少数直营店作为品牌形象的标杆和市场测试的“试验田”,吸引并快速撬动大量的经销商资源。
这种模式的效率极高,例如在洛杉矶,OHKU仅凭一家直营店就成功辐射了超过800个销售网点。截至目前,OHKU已在全球快速搭建起超3000个销售终端,其中海外销售点超过2500个。


最后,深度本地化运营是OHKU能够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
为了精准把握当地消费者的喜好,OHKU自创立伊始便着手搭建海外本土团队,确保决策和执行更贴近当地文化。
同时,他们积极参与全球顶级的行业盛会。2025年,它参加了南非非洲漫展Comic Con Africa和德国科隆游戏展Gamescom2025.通过线下互动直接连接本地消费者和全球渠道商。
“一位非洲买手表示:‘此前曾在非洲漫展Comic Con Africa引入绒绒怪系列试水,市场反响超出预期。这次特地来看OHKU的新品,计划将TWOTOO和DREAM BOY列入了自己的采购清单。’”
首先,跳出舒适区,用数据寻找“价值洼地”。
许多中国品牌出海的第一站习惯性选择东南亚,因为文化相近、距离近、电商渗透快。但这是一种跟随式策略。
品牌在出海前,应优先评估“市场总价值”而非“进入难易度”。与其在红海市场分一小块蛋糕,不如在蓝海市场成为定义者。
在高消费力市场验证成功的IP,其全球商业价值的势能远超低消费力市场。
其次,需要完成从打造爆款升级为孵化IP矩阵。
仅仅依赖单一功能或设计的爆款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生命周期非常短暂。而一个成功的IP具有情感连接属性,能够跨越文化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共鸣,带来极高的复购率和品牌忠诚度。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应积极拥抱AIGC等技术,将IP开发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灵感驱动,转向工业化、数据化的精准孵化,大幅提升效率和成功率。
切记不要赌一个IP,而是必须建立一个包括引流IP、利润IP和探索性IP在内的健康矩阵,以确保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以轻资产模式撬动全球网络。
传统品牌在海外扩张时,往往投入重金开设大量直营店,这是一种慢速、高风险的重资产模式。
对于希望快速扩张的中国品牌,尤其是非标品(如潮玩、服饰),应将直营渠道视为“赋能工具”而非销售主力。
同时,利用最小的直营投入,建立一个可复制的成功模型,以此快速吸引和撬动最优质的本地经销商资源,实现网络效应,用轻资产模式完成指数级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