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普及与消费者对天然环保产品需求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柳编这一承载千年工艺智慧的传统产业,正凭借独特的材质魅力与文化底蕴,逐步成为连接东方手工艺与全球生活美学的重要纽带。大数跨境发布的《2025 柳编产业出海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全球柳编市场近年来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19 至 2023 年市场规模从约 56 亿美元增长至 70 亿美元,与国际手工艺市场 4% 的年均增长率基本持平,其中藤制家具等细分品类表现尤为突出,2024 年市场规模已达 25.4 亿美元,预计到 2034 年将增至 51 亿美元,2025-2034 年复合年增长率维持在 7.3% 左右,展现出广阔的市场潜力。
中国作为柳编产业的核心生产与出口国,产业基础雄厚且国际竞争力显著。从国内市场来看,2018 至 2023 年中国柳编产品市场规模从 350 亿元增长至 460 亿元,预计 2030 年将突破 650 亿元,线上渗透率持续提升,2022 年电商平台交易额已占整体市场的 29.3%,直播电商同比增长高达 217%,预计 2025 年线上渗透率将超 40%。在国际市场层面,2024 年中国柳编产品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 35%,主要销往欧美、日韩等对环保标准要求较高的地区,其中柳编提篮、宠物篮、家具三大品类最受海外市场青睐。以柳编提篮为例,2024 年中国柳编装饰篮市场规模已突破 38.6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7.2%,产品出口至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俄罗斯、美国、乌克兰三大进口国合计消费了 69% 的出口量,俄罗斯单国进口批次达 3653 次,市场份额占比 31%;柳编宠物篮市场同样增长迅速,2023 年市场规模达 15 亿元,生产企业数量从 2019 年的 200 家增至 280 家,年产能提升至 700 万件,产能利用率维持在 85% 左右;柳编家具则在软体家具和户外家具领域逐步渗透,2024 年国内零售额达 186.3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210 亿元,出口总额达 9.8 亿美元,美国、德国、日本为前三大出口目的地。
从产品结构来看,中国柳编产业已形成多元化品类布局,家居装饰类产品占比最高达 45%,收纳筐、装饰摆件等因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成为市场需求核心,园艺用品和工艺品占比分别为 25% 和 20%,新兴柳编家具品类占比 10%,整体呈现 “传统品类为主、新兴品类快速增长” 的格局。区域市场方面,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偏好差异显著:北美市场偏好波西米亚风、现代农场风的大型储物篮、户外家具等中高端产品,消费者愿意为设计与环保理念支付溢价;欧洲市场更青睐斯堪的纳维亚简约风、法式田园风的收纳盒、面包篮等,对产品的耐用性与环保伦理要求极高;东亚市场则倾向日式侘寂风、韩式小清新的小型收纳盒、灯罩等,注重工艺细节与空间适配性。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注重生活美学的中产阶级、支持传统文化的情感消费者、追求个性的年轻一代以及商业空间设计师群体,不同群体分别因环保理念、文化认同、个性表达、空间氛围营造等需求选择柳编产品,构成了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基础。
中国柳编产业的出海优势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原材料供应充足,杞柳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安徽、河北等黄淮海地区,2023 年种植面积达 86 万亩,山东省占比超 40%,其中临沭县被誉为 “中国柳编之都”,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二是工艺传承成熟,历经千年积淀形成完整技术体系,山东临沭、安徽霍邱等主产区建有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同时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3D 编织设备普及率从 12% 提升至 27%,激光切割技术应用使产品精度达到 0.1mm 级,生产效率提升 30% 以上;三是绿色属性契合全球趋势,杞柳作为速生可再生资源,种植周期短且产品可生物降解,生产过程低能耗,部分领先企业还采用植物提取物环保染料与水性漆涂饰,符合欧美严格的环保标准,天然契合 “零废弃” 理念。
不过,产业出海仍面临诸多挑战,产品同质化严重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多数企业扎堆于低附加值的基础收纳品类,缺乏差异化创新;品牌化程度不足同样制约发展,国内尚未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品牌,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分散,多以代工为主,终端品牌认知度薄弱;此外,国际标准认证不足、文化叙事能力欠缺等问题,也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溢价能力较弱。针对这些挑战,报告提出了明确的出海策略方向:一是强化绿色价值传播,在产品描述与品牌故事中突出 “可再生”“零塑料替代” 等概念,积极获取国际环保认证,为环保声明提供权威背书;二是挖掘文化叙事价值,通过社交媒体展示手工艺人编织过程,讲述 “手工温度” 的技艺故事,将产品从 “实用容器” 升级为 “文化载体”;三是深化设计创新,结合不同区域市场审美偏好,将现代美学与实用功能融入传统柳编,开发适配海外家居场景的产品;四是拓展多元化渠道,以跨境电商平台(Amazon、Etsy 等)为流量入口,搭配 DTC 独立站与海外仓布局,提升产品触达效率与用户体验。
从典型案例来看,山东东洋泰工艺品有限公司与宜家(IKEA)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宝贵参考。东洋泰作为中比合资企业,专注柳编宠物用品与家居收纳产品,通过在欧盟注册 “CATRY” 品牌、在美国设立 3000 平方米海外仓、在越南建设生产基地,构建了覆盖全球的供应链体系,产品远销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 年产量达 300 万件,2025 年入选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宜家则通过设计驱动,将传统柳编工艺改造为现代家居产品,采用简约线条与标准化生产,推出 GAMLEHULT 储物脚凳、TOLKNING 洗衣篮等经典产品,使柳编元素成为全球家居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成功将地域传统转化为国际化生活美学符号。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消费趋势向可持续、手工艺与文化价值回归,柳编产业正迎来从 “中国制造” 向 “中国质造”“中国智造” 转型的关键机遇期。通过持续突破产品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拓展三大核心环节,柳编产业有望实现从单一产品出口到 “传递生活方式” 的跃升,在全球市场中构建起独特的竞争优势,让这一传统绿色工艺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大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