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指出,2026 年全球经济将在多重变革力量的推动下温和走强,贸易环境改善、政策宽松与 AI 技术的持续渗透成为核心增长动力,同时区域分化与潜在风险也为市场带来复杂挑战。从全球经济整体走势来看,经历 2025 年的调整后,2026 年贸易阻力将逐步消退,各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边际宽松将为经济注入活力,预计全球经济增速较 2025 年小幅提升,呈现 “温和复苏、区域分化” 的特征。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核心引擎,2026 年经济增长将保持韧性,接近趋势水平。消费端将受益于稳健的收入增长与过去几年股市走强带来的财富效应,企业投资则在 AI 热潮的推动下维持强劲,预计 2026-2027 年 hyperscaler(大型科技企业)AI 相关投资将接近 5000 亿美元,成为拉动投资的关键力量。同时,《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通过延长个人减税与激励企业投资,进一步为经济提供财政支撑,而美联储的降息周期也将对利率敏感型行业形成利好。不过,关税对消费者价格的滞后影响仍将短期压制实际消费,劳动力市场虽显疲软,但预计失业率不会出现大幅上升,整体经济韧性较强。
欧元区经济有望在 2026 年逐步回升,德国的基建与国防支出计划将成为重要推手,带动投资 - led 增长。若家庭能适度降低高企的储蓄率、释放部分积累的储蓄,消费端也将得到提振,再加上欧洲央行此前的降息政策,企业与消费者融资成本下降,将进一步支撑经济活力。不过,区域内差异仍将显著,法国经济相对疲软,南部部分经济体表现更优,同时美国贸易政策与中国制造业竞争仍将对欧元区出口构成压力,而 2024 年德拉吉报告中建议的改革能否落地,将直接影响欧元区长期竞争力提升的潜力。
英国经济在 2026 年仍将保持疲软,2025 年上半年的财政支持消退后,财政紧缩政策将逐步生效,叠加失业率上升、薪资增长放缓与过往加息的滞后效应,消费增长将承压,企业投资也因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难以大幅回升。但报告强调,对英国的悲观预期已过度,其不存在财政危机风险,随着财政担忧逐步消散,消费与投资信心有望缓慢恢复,为经济企稳奠定基础。日本则将迎来经济新阶段,通缩时代正式结束,名义增长走强与企业治理改善成为核心特征,私人消费随薪资增长稳步提升,企业在高利润率与劳动力短缺的驱动下,将持续加大数字化与 AI 等劳动力替代领域的投资,再加上外部需求回暖与政策支持,经济增速有望小幅高于趋势水平。
中国经济在 2026 年增速将维持当前水平,房地产危机与消费低迷仍是短期挑战,若缺乏强有力的刺激政策或消费信心拐点,内需难以显著反弹。但长期来看,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将为经济提供支撑,AI 本地化推进也将减少对美国技术依赖,出口虽面临对美下滑压力,但其他市场的增长有望部分抵消这一影响,若经济出现显著放缓,政策层面或出台进一步刺激措施。
通胀与货币政策方面,2026 年全球通胀将逐步向央行目标收敛。美国短期受关税影响通胀或小幅上升,但 2026 年末至 2027 年将回落至目标附近,薪资增长成为中期通胀关键决定因素;欧元区核心通胀将向欧洲央行 2% 目标靠近,英国通胀显著下降,日本通胀在政策影响下短期放缓后将继续回升,中国则仍接近通缩水平。货币政策上,美联储将持续降息,但幅度低于市场预期;欧洲央行维持利率稳定,英国央行将较市场预期更激进地降息,日本央行则将继续加息,新兴市场央行政策分化,但整体仍以宽松为主。
市场层面,AI 是贯穿 2026 年的核心变量,其带来的投资热潮虽存在泡沫风险,但长期作为通用技术的潜力显著,将支撑股市尤其是科技板块表现,不过需警惕估值过高与投资回报不及预期的风险。股市整体持中性态度,日本股市因企业改革与估值优势被看好;债券市场区域分化,英国长期国债具吸引力,日本国债则需警惕加息影响;信用市场中,亚洲高收益债与前沿市场债基本面良好,更具配置价值。汇率方面,美元预计走弱,欧元因德国财政刺激与日元因估值修复有望升值,英镑则受经济疲软拖累承压。
报告同时提示,2026 年全球经济与市场仍面临多重风险,包括 AI 投资回报不及预期、美国中期选举与美联储主席换届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全球债务可持续性压力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总体而言,2026 年全球经济将在变革中寻找平衡,投资者需把握 AI 技术、区域政策宽松与市场分化带来的机遇,同时做好风险防控,以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稳健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