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要收紧的“小额豁免”政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刘润
出海网跨境电商
关注:公众号
出海网跨境电商
2024-10-06 15:00:00
9月13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收紧小额包裹进口免税政策,旨在防止零售商利用该政策漏洞大量进口廉价商品。白宫表示,过去十年中,进入美国的小额豁免货物从每年1.4亿件激增至超过10亿件,大部分来自中国电商平台。这些货物威胁到美国消费者的安全,并削弱了本土工人和企业的利益。尽管如此,政策收紧可能会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影响跨境电商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中小卖家。

9月13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收紧小额包裹进口免税政策。据称,这一举措是为了防止零售商利用“小额豁免”措施的漏洞,大量进口廉价商品。

美国政府要收紧的“小额豁免”政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在公告中,白宫说道,在过去十年,进入美国的小额豁免货物数量,大幅度增加。从每年1.4亿件飙升到每年超过10亿件。而且,大多来自几个中国创立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些货物,使美国消费者处于风险之中,并削弱了美国工人和企业的利益。

什么是“小额豁免”政策?一开始没问题,怎么现在就成漏洞了?谁又利用了所谓的“漏洞”?如果政策真的收紧,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请教了资深跨境电商卖家Bens和跨境物流果冻哥。稍微有点复杂,今天我试着用一篇文章,帮你梳理一下。

小额豁免

什么是小额豁免?我举个例子。

假如,你是中国某零售商。现在,你刚刚卖了10个杯子给美国的消费者。假如一个杯子3美元,那么,这一单的总价值就是30美元。

接着,重点来了:当你的货物从中国直接邮到美国时,你可能不需要为这10个杯子,承担关税成本。

还有这种好事?东西进口,不都要交税的么?不交,就不让你进海关。

按道理说,是这样的。但在美国,如果你的货物价值低于800美元,那么,你不需要交进口关税,通常也不需要被美国海关和边境管理局严格检查(小包裹进口查验率大约为0.3%),商品就能顺利通过海关。

这项关于“小额包裹进口免税”的相关规定,就是“小额豁免”政策。

而对于世界各国来说,这个贸易政策并不陌生,只不过标准略有不同。比如,在澳大利亚的标准,是1000澳元,英国是135英镑。

而美国的小额豁免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免税政策,限额200美元,本意是为了方便游客携带小礼物,简化繁琐的海关手续而颁布的。

后来,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网购越来越频繁,为了方便他们,2016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实施《2015年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执行法》。将免征关税进口货品的最高价值,从200美元增至800美元。

如果你是一名美国消费者,你可能觉得这样还挺好的。因为你能省钱。免税,带来更低的价格。

如果你是跨境贸易商家,你也挺开心的,因为这样或许意味着,平均每批货物,你都能节省2-4美元,甚至更多的关税。

甚至,如果你是一名美国的海关工作人员,你可能也赞成这么搞,因为这意味着低价值进口货物的审查过程,会变得更轻松,减轻了你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效率。

那么,既然这个政策这么好,为什么现在要考虑“收紧”了?

这,就要从一众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崛起,开始说起了。

跨境电商

TemuSHEIN速卖通……

我猜,你一定听过上述电商平台的名字。同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国籍:中国。

过去几年,中国的跨境电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比如,Temu。正式上线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Temu的App在全球48个国家被下载了超过2亿次。而据36氪报道,今年上半年,Temu的销售额,更是猛增到约200亿美金。

又比如,SHEIN。根据美国网站ECDB的数据显示,SHEIN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在线时尚零售商,仅在亚马逊沃尔玛之后。

为什么这么“快”?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疫情导致的时间窗口。

欧美的线下零售,本身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特别发达,有足够的效率和用户认知。人一旦习惯从线下店里买,而线下店里的东西也又好又全,一时半会,你就是很难说服他去线上购物。

但是,疫情来了。线下零售被迫停摆,所有人不得不待在家里。而购物的需求,却没有停摆。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哎?这网购也蛮好的嘛。哎?中国电商,卖的东西都不错嘛。

所以那几年,海外,尤其是欧美,线上零售的占比,开始不断提升。中国的线上零售,就靠着强大的线上能力,优秀的供应链,迎来了机会,开始快速抢占市场。经过几年的铺垫,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更不要提,我们还有一招绝杀:便宜。

2023年,尤其是在下半年,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因为便宜,在全球尤其是美国爆火。数据显示,Temu上有大量的商品,能够在价格上做到亚马逊的一半,甚至更低。在SHEIN和Temu上的服装、日用品等商品,一般客单价都不会超过10美元。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商品,能这么便宜?

除了中国优秀的供应链,平台极致的效率之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物流。

物流成本

一件商品,要送到大洋彼岸的买家手里,你可能还要解决:物流成本。

比如,把东西送上货船、送上飞机,从国内,漂洋过海到国外。

那么,请问。你觉得,是海运到美国便宜,还是空运便宜?

这还用问?当然是海运。虽然慢是慢了点。

哎,不一定。

海运虽然比空运要便宜很多,但也慢很多,动辄可能要一个多月。等用户下单再去运,他大概率是等不及的。

所以,如果你想靠海运降低物流成本,那么大概率需要提前把大货运到美国的仓库,过程中途经海关,缴纳关税,放入仓库,等待订单发生,再直接从当地的仓库打包,派送给消费者。因为美国人工很贵,这部分的成本,也很贵。对于低货值产品来说,成本率就会上升很多。

这种把货直接放到国外,当订单发生再派送的模式,就被称为“海外仓模式”。

但是,现在很多商家,都会选择把商品放在中国的仓库里。然后,等美国用户下单之后,在中国的仓库里分拣、包装、出库,空运到美国,再由当地的物流公司进行派送。

这种等订单发生,直接把货物邮过去的模式,就被称为“直邮模式”。

虽然空运相对海运比较贵,但因为中国的人工和仓储费用相对便宜,也不需要占用海外仓备货,所以总体成本未必比海运贵。尤其还因为集中发货,量大,所以又能获得更多的议价权。

即便你是独立卖家,也可以找到第三方物流公司,安排集中发货。而像Temu、SHEIN这种一出手就是十万、甚至百万件的平台,就更不用多说了。

而这些以直邮模式,直接邮寄到美国的包裹,通常来说金额都不会太高。至少,超过800美金的概率并不大。

而且,即便是海外仓模式,也有不少货物的每单货值,低于800美元。

所以,你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没错。在进入海关的时候,它们统统可以享受到:小额豁免政策。

还记得吗?只要你的货物价值不超过800美金,就免税。这样一来,关税成本很低,入关流程也很简单。

看到这里,你大概了解了,小额豁免政策,在跨境电商中,扮演了什么样的一个角色。

这看上去蛮好。但是,有人坐不住了。

不公平竞争

目前,发往美国的小额包裹数量,急剧增加。

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设委员会前任主席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在上半年表示,仅在今年就已有4.85亿个包裹通过“小额豁免”的方式进入美国,而Temu和SHEIN的包裹数量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不少美国政客说,电商平台这样做,是“不公平竞争”,威胁到了国内的就业和企业。

什么意思?

你的企业、工厂都不在我这边,把东西卖过来的时候,却能通过小额豁免政策,不交税。相当于绕过了我的关税体系,用很低的成本、很低的价格,大量销售你的产品。

所以,这对同样生产性价比产品的本地中小企业来说,不公平。你这样搞,就把他们的生存空间挤没了。

根据复旦发展研究院资料,众议员墨菲在介绍《结束中国滥用“小额豁免”规则法案》时,就举了个例子。

大量中国的廉价纺织品流入国内,北卡罗莱纳州的纺织工业,已经无法生存,几近停产。“我们拥有强大的纺织业,但却因‘小额豁免’打击,而导致工人失业、工厂停摆。”

除此之外,《华尔街日报》还曾报道,“小额豁免”政策,可能造成了高达670亿美元的税收损失。

为此,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美国制造业联盟和美国国家纺织组织委员会等制造业工会及其支持的议员,专门组成了一个联盟,即:“消除‘小额豁免’漏洞联盟”(Coalition to Close the De Minimis Loophole)。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民主党众议员布鲁门瑙尔,他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主张取消小额豁免。看图。

美国政府要收紧的“小额豁免”政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布鲁门瑙尔公开发言,图片来源于:美国之音中文网)

根据人民网报道,美国高级研究员杜斯特伯格曾发表观点,从中国大量进口的小额豁免商品,已给美国制造了很多社会性的问题。比如,有些非法药品,如芬太尼或是非法药品的原料,都曾通过小额豁免进入美国。

争议之下,这才有了美国政府前几天的回应:将收紧小额包裹进口免税政策,防止零售商利用“小额豁免”措施的漏洞,大量进口廉价商品。

与此同时,尽管赞成收紧小额豁免的一方,来势汹汹。但在美国本土,也有支持把“小额豁免”政策,进行下去的人。

利益受损

支持把“小额豁免”政策进行下去的人,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心系中国,想为中国的制造业和跨境贸易,贡献力量。

而是因为:“小额豁免”政策,让他赚到钱了。

比如,本土物流和国际快递物流。

大量的物流单子,给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业务。

而随着“小额豁免”政策的收紧,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承运的货物,面临海关严格的入境审查,要被迫面对货物积压,货机无法卸货的情况。

根据复旦发展研究院资料,由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服务(UPS)和敦豪(DHL)等公司所组建的“全美对外贸易委员会”(NFTC),成为支持维持“小额豁免”的主要力量。

又比如,广告媒体。

公司要做业务,推广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动作,尤其是对互联网平台公司。早日做大用户数量,形成网络效应,更是重中之重。

据咨询公司Madison and Wall估计,在美国,光是2023年,就有超过70亿美元的跨境广告收入来自中国。第三季度,Temu和SHEIN就分别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投了大约6亿美元和2亿美元的广告。

当然,支持的人里还包括相当一部分,希望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商品的消费者。这也不奇怪。消费者,永远都希望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

而受美国当地的高物价和高通胀影响,确实也有不少消费者和小型企业,非常依赖因为“小额豁免”政策而得以买到的低价商品。

当然,如果“小额豁免”政策真的收紧,影响最大的人,肯定是咱们中国本土的跨境电商从业者。尤其是,广大的独立中小卖家。

资深跨境电商卖家Bens说,平台遇到这种情况,可能还能想办法把成本转嫁到供应商身上,可广大电商卖家们,就真的要面临实打实的成本增加了。

不免税了,你的物流成本就高了,而且,过海关的时候,手续也麻烦了。耽误的时间久了,客户直接退款,损失就更大了。

种种成本叠加之下,落到产品价格上,可能没那么便宜了,不一定竞争得过当地对手了。

而这,或许正是支持收紧的美国政客,想要看到的情况。

后续情况

目前,支持和反对双方,还在僵持。不过不少人,尤其是不少跨境电商卖家,都认为:收紧,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包裹。

Bens说,美国每年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商品,不止中国。如果全面加税,很可能本质上还是要让消费者买单。而这,可能又会造成美国更严重的通胀。所以,控制从中国进入的包裹,可能是美国政府的底层诉求。

而如果真的对小额包裹收取关税,落实难度也很大。

为什么?因为美国每天都有上百万的包裹进入海关。如果小额包裹要收税,可能要点对点联系每一个买家,确认,这就是难以想象的工作量。打不完,电话真的打不完。

所以,就算收紧,也不是简单地取消限额,可能有几种情况。

要么,降低标准。比如,免税标准从800美元改回200美元,甚至100、50美元。这样的话,对中小卖家的影响不会很大。

要么,划定品类。比如,针对纺织服装类产品,或者一些反倾销品类,进行收税。

再或者,针对具体几个平台,尤其是几个中国平台。比如,平台集中直邮过来的产品,你们自己拉齐数据,根据成交价计算关税并缴纳,不用海关挨个打电话核实。

再搞不好,直接征收定额税也是有可能的。只要是来自中国的包裹,统统收5块钱。

不过在Bens看来,不管什么方案,半年内大概率会出台新的政策。

美国,是还在考虑。而美国之后,也大概会有不少国家,跟上步伐。甚至有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对“小额豁免”动手了。

比如,根据国家邮政局消息,土耳其为保护本地公司免受外国网络零售店的冲击,于8月21日起,欧盟以外地区包裹进口关税将从30%翻倍至60%,免税额度从150欧元降至30欧元。

比如,泰国在6月刚刚通过一则草案,草案规定,价值低于1500泰铢的进口商品,加收7%的增值税。巴西参议院已经通过取消50美元小额包裹进口免税的规定。不光取消免税,还要加收20%的进口税。

还有墨西哥越南南非等国,都开始行动,誓要把“不公平竞争”,扼杀在摇篮里。

那么,再往后,会怎么发展?“小额豁免”政策,到底会怎么收紧?中国的跨境电商,会何去何从?

这一切,都不得而知。

但我想,有一句话,大概永远会适用: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今天,我试着用一篇文章的篇幅,向你简单说明了美国政府收紧“小额豁免”政策背后的核心逻辑。

“小额豁免”政策,本来的目的是方便本地居民购物,减轻海关工作量。但由于跨境电商的崛起,大量直邮美国的小额包裹,就以免税的形式,进入了美国境内。这在很多人看来,是绕过了当地关税体系,挤压当地企业和就业的行为,所以纷纷要求政府收紧。

这里,也特别感谢Bens和果冻哥分享的来自一线的体感和信息。

不过,不知道看完这些分享的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我第一次飞美国,是在2000年。那一年,我24岁。那个时候,从上海飞美国,要飞将近20个小时,在飞机上还要填好几张入境表单。落地后,要排个把小时的队,才能在你的护照上盖上允许“xx”天的海关入境章,允许入境。

2024年9月初,我带领问道全球的组员们,又去了一次美国。今天,从上海飞美国,直飞只要大约10个小时,也不需要填写任何入境表单了。从下飞机到上出租车,20分钟搞定。而且,也没有人在你的护照上盖章了。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物理距离,越来越近。心理距离,却越来越远了。

但我想,只要连接不断,合作就不会断。

所有的“特殊化”,也总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规范化”的形式,再度归来的。

你说呢?

相关文章

2024,它们引爆海外市场!2025,它们成为未来新风口!

2024 年堪称中国产品出海 “丰年”。中式奶茶在海外大受欢迎,鹿角巷全球门店月均营收超百万,喜茶伦敦店单店单日最高销量 2000 杯 ;中国文化 “新三样” 成绩斐然,网文海外营收 43.5 亿元,短剧 App 数量暴增,《黑神话:悟空》销量超 2250 万份,收入超 11 亿美元。 中国 “三蹦子” 海外市场潜力大,4 月底三天签约 5 亿元订单;跨境电商 “四小龙” 表现强劲,Temu 日均使用时长 18 分钟,TikTokshop 美区内容场 GMV 环比增长 37% 。此外,中国潮玩、辣条、解放鞋、竹制品、暖水袋等也在海外走红,泡泡玛特 2024 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59.6%,辣条出口至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竹制凉席奥运会期间跨境电商平台销量环比增长 288%,义乌热水袋订单量从 90 万件激增至 200 万件。
霞光社
2025-05-07 14:57:04
2024,它们引爆海外市场!2025,它们成为未来新风口!

凭借强礼品属性打开欧洲市场,“Mug马克杯”市场潜力分析

马克杯市场分析显示,陶瓷材质、热转印工艺的马克杯在日常使用和送礼场景中需求旺盛。全年搜索量平稳,但在节假日如圣诞节(12月)、情人节(2月)和母亲节(5月)呈现高峰,尤其以欧洲和北美地区为主。欧洲咖啡文化盛行及限塑令推动了可重复使用马克杯的需求增长,个性化定制成为重要趋势。市场竞争激烈,市场机会评分为3-4/10分,美国站“Home&Kitchen”类目预估月销量达12360件。高频词包括mug、coffee、custom等,广告流量占比高达80.98%。推荐关注个性化设计,如圣诞主题、家庭照片定制及节日祝福语刻印,以满足刚需与升级双重驱动的市场需求。
SDS定制选品
2025-05-07 14:49:18
凭借强礼品属性打开欧洲市场,“Mug马克杯”市场潜力分析

节日选品技巧!定制化礼物“玩转”母亲节&父亲节!

每年 5 - 6 月的母亲节和父亲节是跨境电商的销售黄金期。这两个节日消费共性突出,消费者倾向情感驱动购物,有高客单价礼赠需求,且会引发社交媒体话题热潮。 近年来,节日消费从 “实用主义” 向 “情感溢价” 转变,2023 年全球母亲节超 65% 的消费者愿为个性化定制产品支付 10%-30% 的溢价 。“她经济” 与 “他经济” 分化明显,母亲节消费侧重 “精致生活”,父亲节更关注 “兴趣场景”。 个性化定制成为关键,定制产品在社交媒体传播率比普通商品高出 3 倍以上。基于消费数据和平台榜单,母亲节可选精致穿戴、家居美学类产品;父亲节可关注服饰鞋袜、户外装备等;照片书等定制类产品适用于双节。卖家还可通过提供定制姓名缩写服务、附赠手写贺卡等升级玩法。
SDS定制选品
2025-05-07 14:36:27
节日选品技巧!定制化礼物“玩转”母亲节&父亲节!

中欧“破冰”后,跨境电商迎来黄金时代!这五大红利你一定要抓住!

2025 年 5 月 6 日,中欧同步取消交往限制,为跨境电商带来诸多红利。数据显示,中欧贸易额一季度逆势增长 8.3%,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市占率突破 30%。政策上,欧盟取消 150 欧元以下商品小额免税限制,中国推出 “无票免税” 政策,合规成本直降 15% 。物流方面,中欧班列电商专线开通,深圳到布达佩斯仅需 15 天,运费比空运低 80% 。 市场机遇不断涌现,欧洲绿色消费爆发,中国光伏组件对欧出口增长 28%;即时零售崛起,欧洲 “当日达” 市场规模破 800 亿欧元。但同时也面临合规挑战,如 GDPR 强化 “删除权”,CE、EPR 认证成标配等。未来,中欧在绿色贸易、数字规则对接、品牌化转型等方面存在发展趋势,跨境电商竞争进入新阶段,建议卖家优化物流、加速合规改造、拥抱绿色转型以抢占先机。
TK老友社
2025-05-07 14:03:20
中欧“破冰”后,跨境电商迎来黄金时代!这五大红利你一定要抓住!

还在卷产品?文化出海背后的跨境业务新方向!

近年来,影视、网文等文化产品掀起 “文化出海” 热潮。文化贸易以 “创意与 IP 开发” 为核心,与传统货物贸易差异明显。其产业链涵盖上游制作(如《哪吒 2》技术投入占总制作成本 40% 以上,上游制片方可获可分账票房 40%-43% )、中游发行(发行方收取可分账票房 2%-6% 作为代理费)、下游院线和衍生产业(如万达电影 2023 年底固定资产占总资产 70% 以上,《哪吒 2》出品方可获衍生品 20%-30% 授权收益)。 文化出海主要有版权贸易、数字平台、衍生品出口三种模式。在跨境业务外汇规定方面,版权贸易收益属服务贸易 “知识产权使用费”,不涉及 ODI 备案;数字平台涉及对外直接投资 ODI,影城、娱乐业为限制开展境外投资的敏感行业。2025 年发布的工作方案明确发展游戏出海业务,其产业链各环节有不同金融需求,如 IP 阶段的版权质押、制作阶段的项目融资等。
跨境金融研究院
2025-05-07 11:53:52
还在卷产品?文化出海背后的跨境业务新方向!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交流群
交流群
交流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