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虚拟产品崛起:
跨境电商的“半壁江山”
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迎来结构性转型,虚拟产品出海规模首次突破实体商品,占比接近50%。根据博鳌亚洲论坛披露的数据,游戏、网文、短剧、数字工具等虚拟产品正以年均超20%的增速扩张,其中《黑神话:悟空》全球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成为现象级文化输出案例;DeepSeek智能问答系统覆盖180个国家用户,月活超3000万。
这种爆发式增长源于两大核心驱动力:
(1)需求端的无限延展性:实体商品受限于物理消耗(如家具、服饰的购买频次),而虚拟产品可无限复制且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例如,一部爆款短剧《龙裔崛起》在TikTok上单月播放量突破5亿次,付费订阅收入超2000万美元。
(2)技术赋能的全球触达:AI翻译工具解决多语言适配难题,云计算支持大规模内容分发,使中国虚拟产品能快速渗透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多元化市场。
二、虚拟产品出海的三大趋势
1. 品类多元化:从游戏到全场景覆盖
(1)游戏与娱乐:除《黑神话:悟空》外,字节跳动旗下PikoShow短剧App在拉美市场DAU(日活跃用户)突破800万,用户日均观看时长超45分钟。
(2)工具与知识服务:如Canva设计模板、Etsy数字规划表(如健身计划、预算模板)在欧美市场热销,客单价达20-50美元。
(3)文化IP衍生:网文平台“起点国际”将《诡秘之主》改编为互动小说游戏,单月流水超500万美元。
2. 品牌化战略:告别“廉价标签”
中国商家正从“铺货模式”转向品牌塑造。例如,速卖通推出“百亿补贴品牌出海”计划,助力VR设备品牌Pico在东南亚市场份额提升至35%;游戏公司米哈游通过《原神》构建全球IP生态,衍生周边收入占比超30%。
3. 新兴市场红利:东南亚、中东成新蓝海
印尼电商巨头Bukalapak关闭实体业务后,全力押注虚拟产品(如手机充值、数字会员),单季GMV(成交总额)逆势增长40%。中东市场方面,沙特“Vision 2030”计划推动数字娱乐需求激增,中国短剧平台Melolo用户数半年内增长300%。
三、跨境支付优化:
虚拟产品的“生命线”
虚拟产品交易高度依赖支付体系的效率与安全性。首先,选择合适的跨境支付渠道至关重要。不同支付渠道的费用、安全性、支付成功率等各有差异。要综合考虑交易规模、支付频率、手续费等因素,选择最适合企业的支付方式。一些新兴的支付平台可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费率和更便捷的服务,企业可以加以关注和尝试。
其次,提高支付效率,建立自动化的支付流程,减少人工操作失误,加快交易速度。同时,加强与支付机构的合作,确保资金安全,及时处理支付纠纷,降低支付风险。还可以优化支付流程,如提供多种支付方式供客户选择,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客户转化率和满意度。
综合来看,选择一个合适的支付网关和服务商很有必要。
Onlypay就是个不错的合作对象。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流通,作为一站式的跨境支付服务商,Onlypay不仅拥有多元化的支付渠道,能提供相应地区最佳的支付方式,还能保障交易过程中的支付安全性。另外,还能提供标准的API接口文档,方便程序的对接。所以在支付收款环节上,Onlypay非常有优势。
四、挑战与建议:
构建可持续生态
尽管前景广阔,虚拟产品出海仍面临多重挑战:
(1)税收监管滞后:欧盟拟对数字服务税(DST)扩围至短剧、网文等领域,企业合规成本或上升15%-20%。
(2)基础设施短板:东南亚部分地区网络覆盖率不足60%,导致内容加载延迟、支付失败等问题。
(3)版权保护难题:某中国网文平台在非洲市场遭遇盗版,导致30%收入流失。
行业建议:
企业需建立“技术+合规”双引擎,例如采用数字水印技术追踪盗版内容;政府应推动国际标准互认,简化虚拟产品跨境流通审批流程;支付服务商需深化与本地金融机构合作,例如在印尼接入OVO电子钱包,在巴西支持Pix即时支付等。
五、结语
2025年,中国虚拟产品出海已从“流量红利期”进入“价值深耕期”。唯有通过技术创新、支付体系重构与全球化合规布局,才能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中抢占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