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贸易环境波动,欧美等传统主力市场受通货膨胀高企、去库存周期等因素影响,需求不稳定性和风险显著增加。美国政府近年来实施的加征关税政策,显著推高了中国出口企业的成本,使其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
海外采购模式也在发生改变,跨境电商激发出海外C端消费能力,小批量、多频次的订单需求日益增多,海外采购商对现货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对传统的“预定-生产-发货”模式构成挑战,传统贸易工厂面临转型压力。
在跨境电商行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产业带通过跨境电商寻找外贸新机遇,推动传统外贸企业转型。供应商从幕后的生产制造走向台前,直接参与国际市场贸易中来。
以中山灯饰产业带为例,中山市古镇作为"中国灯饰之都",集聚了3万多家灯饰及配套经营主体,产品出口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年占据70%的全球市场份额,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照明灯饰产业集群。
2024年,中山市出口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175.3亿元,同比增长9.1%。在中山,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外贸主要增长点之一,跨境电商企业店铺数量已超1万家。
内陆城市跨境电商也在快速发展。2024年,湖南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达545.2亿元。长沙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带成功申报湖南省跨境电商产业带,依托全品类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和多门类销售市场,正加速跨境出海。
河南平舆户外休闲产业带以藤椅等产品为代表,通过跨境电商大数据反哺设计,平舆县的户外家具已实现溢价30%销往欧美。据公开资料,如今的平舆户外产品年产值超100亿,远销60多个国家。
然而,产业带看似成功转型的背后,却藏着更深的难言之隐。
尽管产业带在跨境出海中取得初步成效,但多数供应商在实际转型中仍遭遇诸多挑战。即使在中山这样具备一定出海基础的产业带,制造企业的转型之路也充满考验。
当地灯饰产业的头部企业目前仍以传统内贸、外贸为主,在那些尝试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开展业务的企业中,绝大多数选择代工供货模式,真正转型工贸一体或贸易型卖家的工厂极少。
这个现象背后,是转型跨境销售时面临的诸多现实壁垒,例如高昂的物流成本、专业人才短缺、复杂的合规与知识产权要求,以及有待提升的数字化运营能力等。
1.物流成本高
出口欧美的灯饰通常体积大、易碎、高单价、款式丰富、异形多,运输包装成本高,企业若通过传统货柜出海,将面临高昂的物流仓储成本。
2.跨境经验和人才缺乏
有企业反映,中山很难招揽到跨境运营相关的人员,深圳的人才不愿意去中山上班。经验和人才的缺乏,让企业难以开展跨境事业。
3.合规与知识产权挑战
欧美平台对灯具的合规要求主要包括安全认证、电磁兼容、能效标准、季节性装饰法规等等。工厂需要对产品进行一定的改进才能适应欧美的市场规则,否则将面临罚款。外观造型也很容易触发知识产权雷区,需要避开有侵权风险的市场。
4.数字化基础能力
数字化能力贯穿跨境业务全流程,能有效提升跨境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库存管理、订单管理、货物轨迹跟踪等工作全都离不开数字化能力。
跨境电商出海有电商平台、社交电商、独立站、跨境分销四大主流形式。
1.电商平台
依托亚马逊、Temu、Shein等第三方平台,利用流量和基础设施快速切入市场。优势包括物流和支付集成体系成熟,但平台合规风险大,若出现佣金调整、流量下降、资质审核等情况,可能会给平台卖家带来经济损失。另外用户数据受制于平台,难以形成复购。
2.社交电商
依托TikTok、Shopee等平台将社交媒体互动与电商融合,核心在于通过社交网络和内容载体驱动商品交易,利用流量可以迅速获得曝光。优势包括用户基础广、用户信任度高、复购率较高。但前期搭建内容账号难度大,平台流量不稳定,以及供应链韧性要求高。
3.独立站
例如安克创新、巨星科技等企业,自主搭建官网直接触达消费者,掌握用户数据和定价权。毛利率比平台模式更有优势,品牌出海常常选取这一形式。但需投入大量资源维护网站运营、应对跨境物流挑战。
4.跨境分销
依托跨境分销平台成熟海外仓分销网络,通过跨境经验丰富的分销商群体,快速将产品销售给目标市场,本土化发货履约效率高。适合需要快速进入跨境市场的中小型企业。初期投入少,有利于积累海外市场选品经验。但难以触达消费者和建立品牌,效果取决于分销商能力。
综合来看,不同模式适配不同企业需求,其中跨境分销因低门槛、低风险,成为传统供应商切入海外市场的务实路径。
分销模式立足于多平台销售渠道,以及多市场海外仓网络,具有多元化特性,能有效分散单一市场的政策合规、知识产权以及市场波动风险。
对于家具、灯具、汽摩配等大件制造企业而言,跨境分销模式通过专业化分工,让供应商得以避开自身在跨境电商运营、海外营销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短板,能够更快速地切入国际市场,将核心资源专注于最擅长的产品生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