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口锅能“走”多远?
卡罗特(CAROTE)给出的答案是:覆盖全球20多个市场,年营收超过15亿元。
2025年5月,美区TikTok上一款不粘锅套装,在一周内卖出9500多件,销售额高达47.2万美元,跻身平台热销商品榜第三名,累计销量已超7.5万件,销售额超过370万美元。
这款产品就是来自浙江的卡罗特。
卡罗特的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永康市特牌电器有限公司,曾经是为国际品牌代工的OEM工厂。如今,卡罗特不仅成功拓展至全球20多个地区,还在美国、日本、西欧、意大利及东南亚等22个线上市场站稳了脚跟。
2024年10月,卡罗特正式于港交所主板上市,完成了从代工厂到品牌的华丽蜕变。
1992年,在"中国五金之都"永康,一家名为特牌电器的小厂悄然成立。那时的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代工黄金期,成千上万的企业满足于为国际品牌做嫁衣,赚取着微薄的加工费。
转折发生在2010年。卡罗特执行董事章国栋和吕伊俐从澳大利亚学成归来,带着全新的视野加入家族企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吕伊俐在墨尔本的家居卖场看到了自家代工的锅具,标价竟是出厂价的五倍之多。"我们创造了价值,却只能分得最小的一块蛋糕。"这个发现成了卡罗特品牌转型的起点。
2016年,卡罗特品牌正式诞生。
初入市场时,团队尝试通过天猫打开销路,却很快发现国内厨具市场已是红海一片。
海外市场的吸引力重点在于规模。数据显示,全球厨具市场规模自2018年稳步攀升,2023年已突破65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整个市场将跨越千亿美元大关。这是一个容量足够大的赛道,足以支撑新品牌的成长。
很快,他们对海外市场考察后发现,在欧美年轻人眼中,厨房不再是单纯的烹饪空间,而是展示个人品味的社交舞台。
"为什么不能让锅具既好用又好看?"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成了卡罗特打开全球市场的钥匙。
卡罗特的出海主打欧美成熟市场,同时布局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在美国,卡罗特抓住消费者对“高颜值+多功能”厨具的需求,推出多巴胺色系、IP联名等系列产品。其中一款奶油风可移动手柄不粘锅,上市首月即销量破万,迅速登上亚马逊煎锅细分类目榜首。
图源:carotelife
2024年,卡罗特的总营收达到20.73亿元人民币,其中品牌业务收入为18.61亿元,同比增长34.8%,成为绝对主力。
海外市场中,美国市场的表现最为亮眼,收入飙升至约13.7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65.2%,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高达66.4%。与此同时,日本市场也取得13.2%的增长。
卡罗特的产品开发周期仅为50天,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10天。
这一“快”能力让品牌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及时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品。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推出520个、1305个和1374个SKU的自有品牌产品。截至2024年3月31日,卡罗特的产品组合已包括超过2500个SKU,覆盖炊具、厨房器具、饮具等多个品类。
在 TikTok 和 Instagram 时代,产品不仅要好用,更要"好拍"。
卡罗特的锅具天生就是为社交媒体而生的。柔和的色调能完美融入各种家居背景,简约的设计语言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更重要的是,它让平凡的烹饪过程变成了一种视觉享受。
在TikTok上,卡罗特侧重实用场景,用短视频展示产品的便捷功能,#CAROTE 话题下已积累了超过5万条内容,多条内容播放量破百万甚至千万;在YouTube上则与专业厨师合作,通过深度测评建立专业口碑。
图源:TikTok
卡罗特最聪明的决定,是找到了那个恰到好处的市场定位。
在国际高端品牌与大众低价产品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空白地带。年轻的中产消费者渴望品质与美感,却又对动辄数千元的奢侈厨具望而却步。
卡罗特将产品价格设定在20-200美元区间,恰好击中了这群"既要好看又要实惠"的消费者。这种定位不仅避开了与双立人等传统巨头的正面竞争,更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
图源:Amazon
如果说“快准稳”是卡罗特在市场上的战术优势,那么其真正的战略核心,则是打造一个高效的“需求转换器”。
1、小单快反的极致实践
卡罗特的2500多种SKU并非盲目扩展,而是基于精密的数据分析系统。以亚马逊平台为例,卡罗特的团队深入挖掘了消费习惯,并据此规划新产品。
“早餐”和“煎蛋”这一细分需求引起卡罗特的关注,品牌迅速调整策略,在50天的开发周期内推出了集煎蛋、煎培根、加热面包于一体的四孔早餐锅。产品一经上市,便迅速在亚马逊平台成为爆款。
图源:Amazon
2、品牌成为最核心的资产
2022年,卡罗特全面转向轻资产模式,将生产外包给经过严格认证的供应商,从而将资源高度集中在品牌建设和用户运营上。
根据卡罗特的招股书披露,其核心策略之一是通过销售搭配使用的厨房器具和套装来提升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
这种提供多样化产品组合的策略,成功使其在过往记录期内实现了客户订单数目和客单价的双重增长,从而推动了品牌的稳健发展。
图源:carotelife
3、从流量到品牌
依靠TikTok等社交媒体的爆发式传播,卡罗特一度被贴上了“流量品牌”的标签。然而,品牌并未停留在流量的短期红利中。
在线上市场取得稳定销量后,卡罗特积极进军线下渠道,与美国、日本的两家知名连锁商超达成合作。
线下陈列不仅为品牌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实体店的展示成为品牌品质的有力背书,帮助卡罗特触及那些不习惯线上购物的保守消费者群体,完成了品牌信任升级。
从永康的代工车间到全球家庭的厨房,卡罗特的旅程是一个关于勇气与智慧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一个好的创意可以跨越千山万水,触动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
卡罗特的成功不仅属于一个企业,更属于这个时代的所有创新者。
它证明,通过美的创造、技术的创新和文化的理解,中国品牌完全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一席。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个简单的信念:即使是最日常的厨具,也可以成为传递美与温度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