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与技术迭代加速的双重驱动下,跨境电商支付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波士顿咨询集团(BCG)《2025 全球支付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基于对全球 63 个市场、超 90% GDP 覆盖的数据分析,揭示了数字货币普及、实时账户对账户(A2A)网络扩张、智能 AI 应用等关键趋势,为跨境电商从业者提供了清晰的行业脉络与行动指南。作为深耕跨境电商多年的运营者,我们将结合报告核心数据,从支付市场基本面、技术驱动趋势、成本优化路径、合规挑战等维度,拆解跨境电商支付的机遇与应对策略。
报告显示,全球支付收入在 2024 年达到 1.9 万亿美元,2019-2024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8.8%,但受存款边际收益消退影响,2024-2029 年增速将放缓至 4.0%,预计 2029 年突破 2.4 万亿美元。对跨境电商而言,这一 “放缓” 并非整体收缩,而是结构性机会的转移—— 交易相关收入将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尤其在新兴市场表现突出。
从区域来看,拉丁美洲以两位数的交易收入增长率领跑全球,中东和非洲紧随其后(年增 9%),东欧增速(13%)远超西欧(4.3%)与北美(5.6%)。这与跨境电商的市场扩张路径高度契合: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正是当前跨境电商的增量核心,而支付作为交易闭环的关键环节,其区域增长潜力直接对应电商平台的业务拓展空间。例如,土耳其 2024 年稳定币交易规模达 380 亿美元(占 GDP 的 4.3%),尼日利亚 2025 年 USDC 月交易量突破 30 亿美元,这些数据背后,是当地消费者对跨境商品的旺盛需求,以及对便捷跨境支付工具的依赖。
值得关注的是,支付金融科技(FinTech)已成为推动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过去 25 年,支付类 FinTech 吸引了 1350 亿美元股权融资(占全球 FinTech 投资的近四分之一),2024 年实现 1760 亿美元收入,年增速达 23%。其中,数字钱包(670 亿美元)和收单 / SaaS 平台(500 亿美元)是两大核心板块,这对跨境电商而言意味着:通过与成熟支付 FinTech 合作,可快速接入多区域支付网络,降低自建支付体系的成本与风险。
1. 数字货币从 “小众” 到 “主流”,跨境结算效率跃升
报告指出,2024 年稳定币市值达 2100 亿美元(同比增长 57%),交易规模超 26 万亿美元,尽管实体经济支付仅占 1%,但增长潜力显著。对跨境电商而言,稳定币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传统跨境支付的 “慢” 与 “贵” :传统银行电汇需 3-5 个工作日,手续费高达 3%-5%,而稳定币结算可实现近实时到账,成本降低 60% 以上。
当前,稳定币在跨境电商的应用场景已逐步落地:SpaceX 通过 Stripe/Bridge 的稳定币网络完成子公司间转账,Worldpay 与 BVNK 合作推出全球商家稳定币结算服务,MoneyGram 则将稳定币融入消费者汇款流程。对电商平台而言,可优先在高通胀、本地货币波动大的市场(如土耳其、阿根廷)推广稳定币支付,既能提升用户支付意愿,也能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同时,各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进展分化:欧盟 “数字欧元” 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中国、印度、阿联酋等也在加速 CBDC 试点,而美国、英国对 CBDC 的态度趋于谨慎。这提示跨境电商需关注区域政策差异,例如未来在欧盟市场,可能需要接入数字欧元支付通道,以符合当地 “支付主权” 要求。
2. 实时 A2A 网络成新基建,跨境交易 “秒级到账” 成可能
2024 年全球实时 A2A 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长 40%,占全球零售数字支付的 25%,在印度、巴西等市场渗透率已超 50%,预计 2030 年中东和非洲渗透率也将突破 50%。这种 “账户直接对接” 的支付模式,对跨境电商的吸引力在于无卡支付的低成本与高适配性—— 尤其在信用卡普及率低的新兴市场,A2A 支付可直接关联消费者银行账户,降低支付门槛。
例如,印度 UPI(统一支付接口)2025 年 7 月月度交易超 190 亿笔,已拓展至新加坡、阿联酋、法国等 10 余个国家;巴西 Pix 覆盖 1.6 亿用户,正推进与阿根廷、乌拉圭的跨境互通。这些区域 A2A 网络的互联互通,为跨境电商提供了 “本地支付 + 跨境结算” 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以东南亚为例,新加坡 PayNow 与泰国 PromptPay 已实现跨国民众通过手机号转账,未来若拓展至电商场景,中国卖家向东南亚消费者收款可直接通过本地 A2A 网络完成,无需依赖国际卡组织。
报告特别强调,跨境实时 A2A 是下一增长 frontier,有望抢占 30% 的交易相关收入和 10% 的总支付收入。对跨境电商而言,需提前布局区域 A2A 合作:一方面,接入当地主流 A2A 工具(如东南亚的 GrabPay、拉美的 Mercado Pago);另一方面,关注跨国 A2A 倡议(如 “亚洲支付网络”“BRICS Pay”),把握结算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红利。
3. 智能 AI(Agentic AI)重构支付全流程,降本增效显著
与生成式 AI(GenAI)的 “工具属性” 不同,Agentic AI(智能代理 AI)具备自主观察、规划、执行的能力,正深度渗透支付的欺诈检测、对账、客服等环节。报告数据显示,81% 的美国消费者计划使用 Agentic AI 购物,其中 18-44 岁人群、高收入家庭(年薪超 15 万美元)的意愿度超 88%,预计未来数年将有超 1 万亿美元电商支出由 Agentic AI 辅助完成,占当前电商总规模的 50%。
对跨境电商支付而言,Agentic AI 的价值集中在三个层面:
1. 成本优化:30%-40% 利润率提升的关键路径
报告指出,支付服务商通过精准成本控制,可将利润率提升 30%-40%,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跨境电商的支付成本管理。结合报告建议,跨境电商可从三方面切入:
2. 合规升级:从 “被动应对” 到 “主动布局”
当前跨境支付合规环境日趋复杂:欧盟《数字运营韧性法案》(DORA)、美国《事件通知规则》、新加坡《支付服务法》等法规,对支付数据安全、实时制裁筛查、反洗钱(AML)提出严格要求。报告显示,63% 的实时支付损失来自授权推送支付(APP)诈骗,预计 2028 年这一比例将达 80%,合规已成为跨境电商支付的 “生存底线”。
跨境电商需重点关注三方面合规工作:
结合报告趋势与跨境电商业务场景,我们提出以下落地策略:
BCG 报告将 2025 年全球支付市场定义为 “动荡中的机遇”,对跨境电商而言,这种 “动荡” 恰恰是突破增长瓶颈的契机。数字货币解决了跨境结算的效率痛点,实时 A2A 网络打开了新兴市场的支付入口,智能 AI 则实现了成本与体验的双重优化。未来,能够把握支付技术趋势、平衡成本与合规、深耕区域市场的跨境电商,将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
正如报告所言,“行业不再是被动适应变化,而是主动塑造未来”—— 跨境电商支付的革新,不仅是工具的升级,更是业务模式的重构。唯有紧跟趋势、快速行动,才能在全球市场的 “支付竞赛” 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