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北美E-bike赛道因一则融资消息而泛起涟漪。
中国品牌Velotric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这距离品牌成立不过三年,距离上一轮A轮融资也仅过去一年半。在Trek、Specialized等传统巨头与Rad Power Bikes等DTC新秀盘踞的市场中,这个新品牌的快速崛起引人注目。
Velotric不做技术的盲目追随者,而是需求的重新定义者。“当行业痴迷于参数内卷,我们看见了那5500万被遗忘的美国中产。他们要的不是更强的电机,而是一场‘不出汗的骑行’。”
北美的E-bike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从高端专业品牌到大众化玩家,各自占据不同的市场份额。
市场领导者Trek和Specialized,凭借其多年的品牌积淀和技术优势,主攻高端和专业市场。它们的产品通常配备顶级零部件和电机系统,价格普遍在3000美元以上,瞄准的是专业骑行爱好者和高收入群体。

图源:trekbikes
而北美最大的E-bike品牌Rad Power Bikes则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作为一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品牌,它主打“实用性与亲民价格”,其明星产品RadRunner被誉为“多功能主力,适用于货运、通勤和家庭运输”。

图源:radpowerbikes
与这些品牌不同,Velotric的差异化定位愈发明显。它没有与Trek等高端品牌争夺专业市场,也没有与Rad Power Bikes争夺低价市场,而是专注于50-70岁、生活在郊区的中产中老年群体。
这个群体约有5500万人,主要居住在郊区,拥有足够的财富和时间,但却受到年龄带来的身体限制。
Velotric的创始人张曦(Adam Zhang)洞察到,传统E-bike品牌大多在拼电机功率和续航里程,但这些参数并非目标群体所需的核心。
正如张曦所言:“我们的用户要的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一种‘不出汗的运动’体验”。这些年龄在50至70岁之间的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名为“No Sweat Sports”(无汗运动)的生活方式,轻松、舒适且适度助力的户外活动形式。

图源:velotricbike
根据Modor Intelligence的预测,到2025年,北美电动自行车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1亿美元,并预计在2030年突破75亿美元。在这一增长的过程中,细分市场显得尤为关键,Velotric恰好精准锁定了那些既渴望户外活动,又需要适度助力的成熟群体。
随着细分市场的崛起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Velotric为这一群体提供了理想的产品,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位置。
1、从参数竞赛到体验为王
Velotric将舒适性放在产品的首位。
针对硬核户外用户推出了Nomad 2X车型,通过强悍参数和“隐身模式”精准满足硬核户外用户在复杂地形和安静探险中的实际需求。

图源:velotricbike
对于更广泛的大众用户,Velotric在骑乘姿势、操控灵活性与减震系统上进行了全方位优化,确保用户在公园、沙滩或崎岖小径上,都能将骑行转化为一种纯粹的享受。
Velotric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让技术“隐身”于体验之后。用户感受到的是流畅与舒适,而非背后复杂的代码。这种用户思维的转变,正是许多品牌难以跨越的鸿沟。
2、人性化交互与安全基石
Velotric自主研发的SensorSwap技术,允许骑行者在“扭力感测”和“踏频感测”模式间无缝切换,提供精准的动力控制,保障长途骑行的流畅省力,将复杂的动力匹配变得无比简单直观。
在安全性方面,Velotric更是构筑了难以逾越的信任壁垒。它是美国唯一全线产品通过UL官方实验室电池和整车安全认证的E-bike品牌。
这份认证在北美市场是安全与品质的权威象征,彻底划清了与市场上白牌或低质产品的界限,从根本上打消了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潜在的质量疑虑。
3、社群化的品牌塑造
Velotric深谙,在社交媒体时代,品牌不属于企业,而属于社群。
在YouTube上,它与头部垂类测评媒体Freshly Charged深度绑定,通过专业严谨的测评内容建立专业信誉,直接撬动搜索热度。

图源:YouTube
而在TikTok上,策略则更为灵活细腻:与骑行垂类博主合作沉浸式视频,用特写镜头和细腻音效放大产品质感;联动科技测评博主,用快节奏的流程化叙事直击“易上手、高性能”的卖点,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图源:TikTok
不是机械地投放广告,而是在精心经营一个具有共同爱好的“圈子”,让用户成为品牌故事的传播者。
在北美市场这片竞争激烈的商业战场上,Velotric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它深刻理解,对于E-bike这类高单价、重体验的消费品,特别是面向将安全与信任置于首位的美国中老年核心客群时,单一的渠道模式存在明显局限。
当大多数出海品牌沉迷于DTC模式的轻资产神话时,Velotric却选择了一条更为扎实的道路,全力深耕线下独立自行车经销商网络。
对于平均年龄55岁以上的中产消费者而言,价值1500美元以上的购买决策,需要实实在在的触摸、试骑和专业指导。
短短两年间,Velotric在美国本土建立了超过1200家经销商网点。这些店铺不仅是销售终端,更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的桥梁。在这里,专业店员会为每位顾客提供个性化的车型推荐,安排充分的试骑体验,甚至根据顾客的身体状况调整车辆配置。

图源:velotricbike
2023年后,Velotric线下渠道收入占比迅速突破60%,并持续攀升,成为推动品牌增长的主引擎。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Velotric忽视了数字世界的机遇。相反,其线上平台扮演着同样精妙的战略角色。
官网和社媒在运营初期就创下7个月1500万美元GMV的亮眼业绩。

图源:velotricbike
随着渠道战略的成熟,线上平台从直接销售转向品牌建设与流量引导。通过生动的视频内容、真实的用户故事和深度的产品解析,Velotric在数字世界持续培育着潜在用户的购买意愿。
更为精妙的是线上线下之间的无缝衔接。官网的智能定位系统能够根据用户IP地址推荐最近的经销商,线上社群定期组织线下试骑活动,通过社媒巧妙地引导用户"亲身体验"。
"在中国造不出完全符合美国需求的产品,在美国做不好中国供应链管理",创始人张曦的见解道出了其全球化运营的精髓。
为此,Velotric将超过30%的团队成员长期派驻美国本土。这支深入前线的团队承担着市场洞察、用户反馈收集、经销商关系维护等重要职能。他们能第一时间感知市场变化,确保从产品改进到营销策略都精准契合本地需求。
与此同时,公司总部扎根于深圳这一全球硬件创新中心,牢牢掌控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部件的研发与生产。这种布局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竞争力,又确保了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
这种"美国前端+中国后端"的协同模式,让Velotric既能像本地企业一样理解市场,又能依托中国供应链优势实现卓越的产品交付。就像两个精密啮合的齿轮,共同推动着品牌在北美市场稳步前进。
回顾Velotric的北美征程,可以清晰看到其成功并非偶然。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E-bike市场,它既没有与老牌巨头正面抗衡,也没有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当大多数品牌仍在技术参数的战场上近身肉搏,Velotric已悄然从“制造更好的E-bike”走向“定义更好的骑行体验”。
真正的蓝海,或许不在竞争最弱的领域,而在需求最被忽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