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让全球消费者享受到低价商品的便利,泰国市场也不例外。然而,这一趋势即将迎来重大转折。
泰国海关总署近日宣布,从2026年开始,将全面取消针对1500泰铢以下跨境商品的免税优惠,这意味着所有通过电商渠道进入泰国的货物都将从最低金额起开始课税。

图源:thethaiger
泰国海关总署此次调整的核心在于全面取消低价商品的免税门槛。此前,单价低于1500泰铢的进口商品无需缴纳关税,而新规实施后,所有通过电商平台订购的商品均需从首泰铢起计税。
海关部门已计划与Shopee、Lazada、TikTok等主流平台协调税收代收机制,确保关税征收流程顺畅。同时,泰国政府还要求电商平台协助强化商品质量监管,重点打击无证流通及不达标商品,以促进市场规范化发展。
数据显示,当前泰国年进口低价商品规模约达300亿泰铢,新税收政策实施后,预计每年可为财政增收30亿泰铢。这一举措标志着泰国正通过税收杠杆,逐步收紧对跨境电商的监管。

图源:Google
对跨境卖家而言,免税政策的取消意味着成本大幅上升。以往依赖低价商品走量的中小卖家首当其冲,因为关税的加征将直接挤压利润空间。
例如,一件成本为1000泰铢的商品,此前可免关税进入泰国市场,而新规下需按税率缴纳费用,卖家要么自行承担成本,要么转嫁给消费者,无论哪种选择都可能削弱价格竞争力。
此外,平台对商品资质的审核趋严,卖家需投入更多资源确保产品符合泰国标准,否则可能面临下架风险。长期来看,低价铺货模式或将难以为继,卖家需从供应链、定价策略到合规管理进行全面调整。
面对新政挑战,卖家需多管齐下寻找突破口。
首先,优化供应链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可以通过与本地仓储或分销商合作,将商品以大宗贸易形式提前入境,可规避部分零散关税。
其次,产品结构需向中高端转型,聚焦高附加值商品,以差异化优势抵销关税影响。如具备设计独特性或技术含量的产品,更能承受价格上调带来的市场波动。
最后,卖家应主动熟悉泰国关税政策,利用合法避税手段,如申请特定品类税收优惠或调整申报价值。还需加强本地化运营,与泰国本土品牌合作或利用社交媒体精准营销,可减少对价格战的依赖,提升品牌忠诚度。

图源:Google
泰国取消低价商品免税政策,既是税收制度的调整,也是电商市场走向成熟的信号。
新政在短期内可能引发阵痛,但长期看将促进行业规范化,推动卖家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对于整个东南亚市场而言,泰国的举措或将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范本,跨境电商的免税红利时代正逐步落幕。未来,只有那些主动适应变化、深耕本地化战略的卖家与平台,才能在变革中赢得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