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多的百年企业。
这里恪守传统、信用和长久以来形成的商业规则。
这里不易融入,但一旦“扎根”,就意味着更稳定的长期回报。
这就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亚洲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之一——日本。
近一年来,TikTok Shop、TEMU、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加速在日本布局,成功的中国出海企业也纷纷将目光投向这里。日本市场的吸引力何在?有何必知要点与盲区?本文将带你了解日本市场及其独特特点,理解日本市场的商业与消费行为,聚焦其社交媒体生态,对这个近邻之地一探究竟。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日本市场是全球化商业版图中一个独特的“品牌门槛”。许多国际品牌都将日本视为全球化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不断推出符合日本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品牌不仅能够扩展市场份额,更能在当地市场的高标准要求下获得深远的认可。
根据202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日本的GDP约为4.4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35.000美元。尽管面临人口老龄化等挑战,日本的经济依旧稳健且消费能力强大,市场格局稳定,是一个能够让品牌在深入挖掘的同时获得持久增长的理想之地。
除了稳健的经济基础外,日本市场的特点还体现在其独特的消费文化:消费者对品质和细节有着极高的敏感度。日本人对于消费品的选择尤为谨慎,品牌在市场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因此,想要在日本成功,不仅需要投入资源去满足日益高涨的消费者需求,还要通过品牌的深度塑造和长期战略积累来保持市场地位。
日本社会秩序稳定,法律法规完善,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极高。全球许多知名品牌——如苹果、星巴克、可口可乐、耐克等——都将日本市场作为品牌文化和服务能力的标杆。这些品牌不仅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在当地立足,同时也为日本消费者提供了优质购物体验和长期品牌承诺。
此外,能够在日本“扎根”的品牌,将获得立足其他海外市场的有力背书。
02、约定俗成的商业文化与规则
日本的商业文化与其他国家相比有着显著不同。其商业环境传统、保守,遵守规范和积累信任是成功的关键。以下是进入日本市场时需要理解和遵守的主要商业规则:
1、信任至上:进入日本的首要考验
日本商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信任”,这是所有商业关系和合作的基石。与许多市场依靠价格和促销吸引顾客不同,日本的企业和消费者更加重视长期的信任积累。品牌要在日本市场立足,不仅需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通过持续的品牌承诺和口碑传播建立稳定的信誉。一旦信任建立,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便会更倾向于长期回购和合作,品牌也能获得更高的忠诚度和稳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在日本,商业合作的决策往往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多方确认,这意味着想要进入商业生态也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逐步赢得信任。这种依赖信任的商业文化,使得日本市场相对保守,但一旦成功融入,品牌的商业关系将更加稳固,带来长期的回报与稳定的增长。
2、按部就班:遵守规则,方能融入
日本的商业环境被认为是高度规范化和保守的,这里的商业往来往往显得非常按部就班。很多企业在进入日本市场时,可能会遇到“过于死板”的情况。例如,在多数情况下,决策过程较为冗长,合作往往需要多个阶段的确认和落实。这种“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虽然可能令外来企业感到不便,但却是日本市场的根本特征。
对于那些想要在日本立足的品牌来说,遵守这些规则和商业习惯是必须的。与其他市场的灵活和快速变化相比,日本市场更看重“稳定”和“持久”。这些文化特点使得品牌在日本的融入过程显得更加缓慢和困难,但一旦成功融入,品牌的商业关系和用户粘性也会更加稳固。
3、长期主义:在日本市场做“深”的战略
日本市场不同于“做量”的市场,它是一个注重“做深”的市场。品牌在日本的成功并不依赖于一时的爆发,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品牌建设、持续的品质创新和稳步的市场拓展。每一个细节都能影响品牌的整体形象,从广告语气到客户服务、产品包装和物流体验。品牌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更要逐步培养品牌忠诚度。
因此,进入日本市场的品牌必须具备“长期主义”思维,理解并适应当地商业习惯和思维方式。通过不断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产品、服务和体验,在当地市场逐步站稳脚跟。
4、“关系”社会:建立商业网络的关键
在日本,商业行为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交易,它深深植根于“关系”文化之中。外来品牌往往难以迅速融入当地的商业生态,因为许多现有的商业关系已经在长期的合作中根深蒂固。
中国品牌如果想在日本市场获得成功,必须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建立与当地企业和消费者的长期关系。这一过程可能会很缓慢,但一旦企业和品牌获得认可,市场的稳定性将使其收获巨大成果。
在全球品牌的出海版图上,日本无疑是一块具有高门槛的“黄金市场”。能够在日本市场获得认可的品牌,往往能够在全球市场收获信任红利。
日本的高端消费市场具有显著的韧性,尤其在奢侈品、高端电子产品等领域,富裕阶层的消费能力强烈,且品牌忠诚度高,愿意为高品质商品支付溢价。此外,虽然日本市场趋向于成熟,但对于一些基础消费品,比如基础护理产品等日常消费品的需求依然稳步增长。
然而,由于日本独特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商业规范,使得该市场对外来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本消费者对细节的偏执和对信任的执念,使得品牌必须深入理解和适应当地的消费文化与习惯,才能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
1、品牌信任
在日本,无论是商业合作伙伴还是普通消费者,都深深植根于“信任至上”的文化。
“日本消费者不会因为便宜买单,而是因为信任复购。”
这句话精准地反映了日本消费者的心态。与中国、东南亚市场中注重性价比的消费心理不同,日本消费者更关注品牌是否值得信赖。日本市场并非依赖于价格战,而是强调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在这里,消费者不追求短期的热潮,而是对长期的可靠性和质量充满期待。一个典型的现象是,虽然包装和广告做得很好,但如果产品质量不达标,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会迅速下降;反之,包装普通但品质过硬的商品,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一旦消费者信任一个品牌,他(她)将成为一个稳定的复购来源,这是日本市场与其他市场的显著区别。品牌不仅能够在日本市场上获得极高的用户粘性和品牌忠诚度,还将降低品牌维护成本更低,客户关系稳定且持久。
2、审美与细节控
在日本市场,审美和细节的把控远超其他市场的要求。在这个讲究精致与完美的社会中,产品的质感以及实际体验不仅仅是加分项,而是进入市场的“门槛”。日本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往往会被那些细节所打动。如果品牌无法在看似细小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上做到极致,就可能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和回购机会。
对品牌来说,这种对细节的苛求往往是其进入日本市场时的最大挑战之一。从包装设计到售后服务,甚至一个细小的产品瑕疵都可能成为消费者流失的原因。品牌必须展现出对细节的追求,才能真正打动日本消费者。
3、群体意识与社会共识
日本社会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和社会共识,这意味着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被大众所认同的品牌,而非过于个性化或过度标榜自我的品牌。因此,在日本,品牌要想快速获得认可,必须在社交平台上打造出“被共同认可”的氛围。
在日本市场,口碑传播的力量异常强大,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与其他国家的市场不同,日本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更依赖他人使用的经验和评价,而非单纯的广告宣传。
品牌需要通过长期积累和与消费者的互动来建立自己的社会共识和影响力。比如,通过用户生成内容(UGC)或第三方的真实测评,品牌能够逐步建立起在消费者心中的可信度。

在日本,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率超过90%,显示出人们对移动数据服务的高度依赖。日本的社交媒体环境独具特色,虽然其整体社交媒体渗透率较高,但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偏好却与西方和中国市场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关键特点和趋势:
1、注重隐私与社交圈子
日本用户普遍更加注重个人隐私,这使得他们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倾向于建立相对封闭的社交圈子。例如,日本用户更多使用 LINE 进行私密交流,而不是像 Facebook 和 X 那样公开展示个人生活。
LINE是日本最受欢迎的社交平台,在日本拥有超过 9600 万月活跃用户,占日本总人口的约75%,几乎覆盖所有年龄层。用户主要通过 LINE 进行私人沟通、公司内部通讯,以及与品牌的互动。LINE 的特点是,它不仅是即时通讯工具,还是一个社区平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通常通过此平台进行。
X在日本也非常流行,特别适用于信息快速传播和讨论性强的话题。日本用户在X上的互动较为频繁,但一般保持匿名性,因此品牌传播的方式与欧美市场相比略有不同,尤其需要更多的策略来吸引关注。
2、视频内容和短视频平台
日本的 Instagram 和YouTube 是视频内容传播的主要平台,尤其是在美妆、时尚和生活方式品牌中,用户会通过这些平台寻找灵感和产品推荐。
Instagram:日本年轻人对 Instagram 有强烈的依赖,尤其注重审美与细节,适合时尚、化妆品及生活方式品牌。Instagram是一个视觉导向的平台,品牌在此的策略更注重图像与视频内容的精美展示。
YouTube:由于日本消费者注重品牌的可靠性,YouTube 成为品牌讲述故事和展示产品质量的理想平台。长视频内容能够深入介绍品牌文化、产品使用教程及背景故事,因此能有效提高品牌信任度。
3、趋向于口碑和真实评测
日本消费者通常依赖口碑、用户评价和独立评测来做出购买决策,强烈偏好真实测评和幕后故事。广告和促销的效果相对有限,消费者对“过度营销”有所抵触。
日本人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上的真实用户生成内容(UGC)来获得产品的使用体验和他人评价,这意味着品牌必须通过细致的内容、长时间的互动和用户的推荐来获得信任。
4、社交媒体的多样性
除了前述社媒平台,TikTok近年来也有着较为快速的增长。年轻用户群体更倾向于在该平台上浏览短视频和流行趋势,尤其是在电商导流和产品种草方面,品牌可以通过 TikTok 来吸引年轻消费者。

日本不是一个急功近利之地,但对认真做品牌、重视质量与服务、愿意长期投入的企业,它能带来稳定高价值回报。
如今,中国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日本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
走在京都的街头,你能够看到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在电器卖场里,你能够看到中国知名的家电品牌。对中国出海品牌而言,日本不仅是目的地,更是品牌信任、融入与耐心的综合历练场。我们期待着更多中国企业和品牌在这里展现实力、绽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