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品牌全球化白皮书探讨了在高通胀和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品牌全球化的新机遇与挑战。白皮书强调,企业出海不再仅依赖跨境电商,而是向品牌全球化转型,深入了解当地市场、提升品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增长。
不同年代的人在出海和国际化方面的机会与策略各异,出海被视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础,选择合适的出海策略和合作伙伴至关重要。品牌形象也在转变,从“made in China”的廉价商品到品质保障。
报告总结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历程和趋势,指出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企业逐步实现从“产品”到“品牌”的转变,并经历了三个阶段:出海历练期、出海破浪期和品牌出海扬帆期。随着数字技术和物流服务的提升,更多企业进入海外市场,逐步建立品牌壁垒。
该文本总结了中国出海企业在品牌影响力和融资方面的现状。随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企业的营销策略逐渐从传统线下转向线上社交媒体,尽管全球电商市场增速放缓,但长期增长潜力依然存在。2022年全球电商销售额增长率为7.1%,预计2023年全球零售和电商销售额将继续增长。
跨境电商仍处于红利期,新兴平台如Temu和TikTok Shop的崛起为商家提供了多样化的出海路径。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稳健增长,预计2023年将达到17.48万亿元,出口额为1.64万亿元。尽管全球市场增速放缓,中国企业需重视品牌资产和全球化策略。
文本还列出了2022年至2023年10月期间获得融资的企业及其相关信息,涉及多个领域和融资轮次,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到数亿人民币不等,显示出市场对创新科技和服务的持续关注。截至2023年10月,多家跨境出海企业的融资情况显示,涉及电商零售、能源环保、智能硬件、医疗健康等领域,融资金额从数十万到近亿人民币不等。
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Pre-A和A轮,其中亿级以上融资占比32.95%。智能硬件成为主要融资领域,占整体出海融资的五分之一,受益于AI技术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服务机器人市场预计在2023年达到959.2亿元,市场份额有望超越工业机器人。
电商零售领域占比13.07%,以SHEIN为代表,依靠数据驱动实现快速增长。出海企业的品类日益多元化,资本市场对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新能源等领域的关注增加,反映了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潜力被看好,尤其在电子产品、咖啡和运动服饰等领域。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各异,东南亚和中东主要集中在3C电子和汽车等领域,而欧洲、北美和澳新地区则关注生活品质和环境保护。
在品牌全球化过程中,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2023年,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发生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消费者更加理性,倾向于储蓄,关注产品性价比,选择多功能、高品质的产品。其次,消费者积极参与品牌共创,重视自我满足和身心健康,愿意在旅行、露营和健身等活动上投入更多时间。
品牌的社会责任感成为情感认同的重要因素,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有社会责任承诺和绿色环保的品牌。本土品牌因其性价比高和对市场的敏锐理解,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带来民族自豪感。
全球消费者因生活成本上升而趋向理性消费,关注个人财务状况,选择“开源节流”的生活方式,预计必需品支出将增加,而外出就餐和娱乐支出将减少。自有品牌因性价比受到青睐,未来市场份额将显著提升。
不同市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各异,发达国家注重品质和绿色环保,而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