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出口呈现出广泛且相对均匀的分布特征。2022年1-9月,东亚国家/地区是主要出口市场,占总出口额的约五分之一,其次是美国、欧盟和东盟,拉美和非洲也占有一定份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促进了东亚经济贸易的发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经济一体化。欧盟作为一个统一市场,内部经济和人口分布不均,德国、法国等国主导着经济总量。北美地区经济增速略低于全球水平,但仍保持领先地位。
该文本主要讨论了中国与东盟及中东、非洲等地区的贸易关系及面临的挑战。中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经济互补,东盟需要中国的技术和资金,而中国需要东盟的市场和能源。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东及西亚成为中国贸易的重要区域,2022年上半年对该地区的出口显著增长。非洲市场则分为三类,分别是高收入群体、中产阶级和贫困人口,后者面临发展挑战。
此外,文本提到出口企业面临三大挑战: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供应链不稳定以及全球贸易需求下降,尤其是在疫情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下。中国在疫情和地区冲突影响下,依然坚持自由贸易原则,推出稳外贸政策,外贸展现出韧性。2022年5、6月外贸增速回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持续增长,2022年上半年占中国外贸的31.8%。民营企业在外贸中扮演重要角色,2022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出口占总值的59.5%。中小微外贸企业也在出口中贡献显著,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整体出口额仍呈增长趋势。2021年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经营现状调研显示,企业职工人数普遍低于500人,年进出口销售额低于1.5亿元人民币。70%以上的企业每月经营流水小于等于300万元人民币,主要为民营企业,员工年龄集中在30-50岁,男性居多,但年轻化趋势明显。
主要出口行业包括日用品、服装配饰、机电产品等,出口模式以市场采购为主,主要出口地为北美、欧盟和东南亚,同时积极拓展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2022年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果调查显示,营收增长不足10%,66%的企业营收持平或下降,62%的企业利润持平或降低,反映出行业环境的挑战。服装配饰、日用品和机电产品行业表现较好,超过50%的从业者反馈营收持平或增长,而3C行业则普遍下降。
按出口地区来看,南美和西亚市场表现较好,北美和欧盟市场则相对疲软。出口者认为市场萎缩程度不同。2022年企业营收与2021年相比,北美、欧盟、东南亚等地区的增长情况各异,部分地区出现大幅增长,部分地区则小幅降低或持平。数字化变革正在影响中小外贸企业,B2B外贸逐渐主导市场,数字化技术普及降低了入场门槛。新兴平台如TikTok、SHEIN和阿里国际站代表了不同的外贸模式转型。
数字化加剧了订单碎片化趋势,企业面临物流慢、成本高、订单不稳定等问题,62.5%的企业表示订单不稳定,短单小单增多。数字化技术使得企业能够接触更多新兴市场,但也意味着需要满足更多细分市场需求,订单碎片化成为外贸市场的必然趋势。根据调研结果,约30%的受访者开始寻求新的销售获客渠道,如国际站、独立站和社交媒体。58.5%的受访者计划增加国际站的营销预算,45.3%会增加独立站的投入,56.6%会加大在社交媒体上的营销。
面对营销挑战,受访者尝试了多种策略,包括使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