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关税政策历史悠久,从 1789 年首部《关税法》为联邦政府提供近 95% 的收入,助力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到 1930 年《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案》引发全球报复性关税浪潮,使全球贸易量两年内锐减 60%,美国失业率飙升至 24.9% ,再到二战后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平均关税率从近 20% 降至 20 世纪末的不到 3%,其演变与美国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以 “美国优先” 为口号,打破这一趋势,将平均有效关税率推至 1909 年以来最高水平,引发全球经济波澜。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有着深刻政治经济考量,认为美国在全球贸易中 “吃亏”,巨额贸易逆差削弱制造业、导致就业岗位流失。2025 年 4 月,宣布对全球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10% 基础关税,对 60 个贸易伙伴实施最高达 50% 的针对性关税,如对中国商品关税高达 34%。这种 “以邻为壑” 的政策引发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广泛且力度强劲。普遍性关税方面,自 2025 年 4 月 5 日起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10% 基础关税,涉及超过 120 个国家和地区,2025 年第一季度美国进口商品总额高达 7800 亿美元。这使得全球贸易成本上升,墨西哥一家小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订单量锐减 30% 最终破产。针对性报复性关税从 4 月 9 日起实施,对贸易逆差较大国家和地区征收,税率 11% - 50% 不等,中国、越南、柬埔寨等深受影响,越南 2024 年对美出口纺织品总额 16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33%,加征 46% 关税后,2025 年预计下降 25% 以上。行业专项关税针对特定行业,如恢复对钢铁、铝材征收 25% 高额关税,对汽车及零部件、半导体等也新增关税,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 25% 关税,导致美国轻型汽车价格平均上涨超 11%,汽车行业年销售额预计减少约 450 亿美元 。
该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国际贸易量下降,世界贸易组织预测 2025 年全球贸易量可能收缩 3.5%,为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萎缩,如美国对中国、越南、柬埔寨等国纺织品加征关税,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加速供应链重组,如耐克、露露乐蒙将超 30% 纺织品产能转移到越南,特斯拉计划在墨西哥建新工厂,但随着美国对相关国家也加征关税,这种转移不能完全规避成本上升。金融市场动荡,2025 年 4 月 2 日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后,纳斯达克指数首个交易日暴跌 5%,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超 1200 点,全球股市市值一周内蒸发超 10 万亿美元 ,美联储紧急降息 50 个基点也难以掩盖其对经济长期稳定的破坏。长期来看,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削弱全球化红利,供应链重组增加企业成本和不确定性,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同时,多边贸易体系也陷入危机。WTO 功能被严重弱化,美国否定最惠国待遇原则,阻挠 WTO 上诉机构法官任命,导致该机构瘫痪,成员方贸易争端无法有效解决。欧盟和日本采取反制措施,欧盟推出碳边境税,使亚马逊在欧洲税负激增 200% ,还征收数字服务税;日本主导 CPTPP 贸易圈,吸纳 15 个国家,形成占全球 GDP13.5% 的 “去美国化” 市场。地缘经济割裂风险上升,中美在半导体和新能源等领域可能形成 “平行体系”,全球供应链 “硬脱钩” 风险增加,若中美在半导体领域完全脱钩,全球 GDP 可能下降 0.5% - 1.0% 。
对中国而言,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冲击与机遇。在直接冲击方面,中国出口受阻,2024 年中国对美出口额达 5246 亿美元,占出口总额 15%,高额关税使商品价格竞争力下降,订单流失,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 25% 。企业成本攀升,电子产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如苹果 iPhone 15 系列预计因关税价格上涨 20% - 30% ,中国消费者电子产品购买意愿 2025 年第一季度下降 18%。技术压制阻碍产业升级,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品关税提高至 100% ,限制关键技术出口,中芯国际国际市场份额下降 15%。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加剧,就业压力增大,2025 年因关税政策失业人数可能超 50 万人 。
但中国也迎来倒逼转型的机遇。通过市场多元化,降低对美依赖,开拓新兴市场,2024 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峰值 20% 降至 15%,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出口比重从 28% 升至 32% 。海南自贸港 “零关税” 试验吸引企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2025 年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 30%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加速,2025 年中国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投入超 1000 亿元人民币,中芯国际在 14nm 制程技术取得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 2025 年全球市场份额预计达 40% 。民生保障与社会稳定方面,政府采取措施保障大豆供应,稳定物价,发放消费券。在国际上,深化 RCEP 实施,预计 2025 年为中国经济带来约 2000 亿元人民币新增贸易额 ,积极申请加入 CPTPP,2025 年与 CPTPP 成员国贸易额预计达 5000 亿美元,占总贸易额 15% 。
展望未来,贸易战有不同发展情景。短期内,中美互征关税可能常态化,全球经济进入 “低增长、高波动” 阶段,2025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降至 2.5% ,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长期来看,科技、能源等领域可能形成独立体系,WTO 可能彻底边缘化,区域贸易协定将主导全球贸易。未来全球贸易规则博弈将集中在数字税、碳关税等非传统壁垒上,如欧盟碳边境税可能吞噬中国出口企业 15% 的利润 。
面对复杂贸易环境,中国企业和政府采取应对策略。企业层面,通过供应链重构,利用区域贸易协定优势转移产能,如特斯拉在墨西哥建新工厂,耐克将产能转移到越南;同时合规应对,申请关税排除与优化原产地认证。国家层面,强化区域合作,深化 RCEP 实施,积极申请加入 CPTPP;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封锁,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取得进展。此外,政府还通过政策支持稳定企业运营、促进就业,实施民生保障稳定商品供应与价格。
美国关税政策既是国内政治博弈工具,也是全球产业链重构催化剂,但短期代价明显,加速多极贸易体系形成。未来全球贸易竞争核心将转向数字规则、绿色标准等深层次制度建构,合作取代对抗才是全球经济共赢之路。中国有望通过应对策略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中占据更有利位置,实现从 “制造大国” 向 “制造强国” 转变,引领全球经济走向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