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美妆市场存量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东南亚以其庞大的人口基数、旺盛的消费潜力与快速增长的电商生态,成为中国美妆品牌寻求增量的核心阵地。用户说与中国美妆网联合发布的《东南亚美妆市场机遇白皮书》,基于 Shopee、TikTok 等平台逾 50 万条交易数据及实地调研,为品牌出海提供了兼具数据支撑与实战指导的全景图谱。
东南亚美妆市场正处于高速扩容期,2024 年市场规模已达 220 亿美元,用户说预测 2030 年将攀升至 310-360 亿美元,其中印尼、越南、泰国以 35.7%、18.9%、15.2% 的市场份额成为核心引擎。这一增长得益于多重利好:RCEP 协定生效降低贸易壁垒,6.7 亿人口中年轻群体占比极高,40% 以上的电商渗透率与成熟的移动支付体系构建起便捷消费场景,而 TikTok、Shopee 等平台的爆发更激活了社媒驱动的购买需求,印尼 90% 的用户会因 TikTok 视频采取消费行动。
市场格局呈现鲜明的渠道分化与品类特征。线下仍贡献超 70% 销售额,泰国药妆店、菲律宾百货商场、新加坡免税店各具优势;线上则由 Shopee(占 63.9% 市场份额)与 TikTok 主导,前者是 "搜索 - 比价 - 购买" 的刚需入口,后者以 "内容即货架" 实现情绪驱动转化。品类上,护肤品以 509.88 亿元销售额居首,占比 38%,沐浴与身体护理在 TikTok 渠道占比达 53%,而男士护理、特殊个护等小众品类正处于萌芽期,增长潜力显著。
本土化是品牌破局的关键,多个标杆案例印证了精准适配的重要性。Fan Beauty 通过与屈臣氏深度绑定,在马来西亚核心商圈打造 "粉蓝美学" 空间,结合创始人 IP 与气候适配产品,首日即刷新销售纪录;薇诺娜以医美诊所为专业背书,通过清真认证与植物成分研发切入泰国市场,"双 11" 销售额同比增长 320%;韩熙贞则组建本土团队,针对印尼宗教习俗优化产品防水性与清真认证,半年内登顶越南防晒品类榜首。这些案例揭示,产品需适配热带气候与肤色需求,团队需融合本地洞察与中方战略,营销需绑定斋月、泼水节等文化节点引发共鸣。
机遇背后亦有挑战,东盟化妆品指令对成分、标签、上市通报的严格要求,各国差异化的认证体系(如印尼 Halal 认证),以及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管理难题,均需品牌审慎应对。对此,白皮书提出 "一国一策" 的阶梯式策略:测试期以线上 + 快闪店低成本验证,增长期依托屈臣氏、KKV 等集合店规模化扩张,同时建立热带特化研发体系与长效内容资产。
从流量依赖到全渠道融合,从经验复制到文化共鸣,东南亚美妆市场的竞争逻辑已从 "价格战" 转向 "价值战"。对于中国美妆品牌而言,唯有以数据洞察为罗盘,以本土化为根基,方能在这片蓝海市场中实现从 "产品出海" 到 "品牌扎根" 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