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健康消费变革的浪潮下,营养健康产品正经历从 “可选补充” 到 “日常必需” 的关键转变,市场边界也随之拓展至预防、保健、康复、美容等全周期健康场景,这一趋势为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企业带来了出海黄金窗口期。中国拥有丰富的道地原料资源,从西北的虫草、云贵的三七到东北的人参,为产品研发提供了天然竞争优势,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完善的研发与制造体系,以及大宗原料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夯实了供应链根基,为企业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全球市场概况来看,健康食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 2033 年,全球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将从 2023 年的 9420.4 亿美元增长至约 2.13 万亿美元,2024 年至 2033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8.5%。在产品类型方面,功能性食品与饮料占据主导地位,2023 年市场份额超过 38.4%,超市和大卖场则是主要销售渠道,占比超 44.4%。细分品类中,膳食补充剂市场表现亮眼,2023 年规模约 1768.9 亿美元,预计 2032 年达 3482.7 亿美元,维生素是最大细分市场,占比 32.7%;草本植物药市场增速迅猛,2024 年规模约 715 亿美元,预计 2034 年增至 4295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 19.64%,且逐渐向提取物等高价值产品转型;运动营养品市场 2024 年收入约 495.6 亿美元,2034 年预计达 1120.5 亿美元,运动补充剂占比 49.8%,成为主要产品类型。同时,市场关注度居高不下,近五年全球 “healthy life” 关键词搜索热度长期处于高位,TikTok “健康与保健” 话题下约有 88 万条视频,健康科普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需求增长。
区域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化特征,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市场主导全球格局。北美地区以 38.04% 的市场份额居首,2024 年健康食品市场规模约 2500 亿美元,预计 2035 年增至 4100 亿美元,功能性食品需求旺盛,消费者注重科学数据与临床实证,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极强;欧洲市场份额 27.06%,2024 年规模约 2175 亿美元,2035 年预计达 3529.1 亿美元,监管体系严格,消费者重视产品安全性、科学背书及可持续发展,德国是该地区最大市场;亚太地区作为第三大区域市场,2024 年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达 1924.4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增至 2831 亿美元,成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占比 51.77%,功能性食品和饮料占比 49.56%,且不同国家销售渠道存在差异,如东南亚运动补充剂依赖直销与健身房合作,体重管理产品侧重熟人推荐和社交购买。此外,拉丁美洲、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区域代表未来增量空间,成为企业竞争的新战场。
中国企业出海虽具备原料与供应链优势,但也面临文化适配不足、质量标准与合规成本高、产品创新力欠缺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可选择多样化的出海路径,如品牌出海模式,虽投入大、周期长,但能获取品牌溢价并掌握用户数据;也可采用产品出海模式,通过 OEM/ODM 代工或原料供应切入市场,利用制造优势稳定订单。出海渠道方面,线上可借助 Amazon、eBay 等跨境电商平台测试市场,或搭建 DTC 独立站沉淀私域流量,还能通过社交电商平台开展内容营销;线下则可对接连锁药店、大型商超及健康食品专卖店,不过需解决认证、账期等问题。从案例来看,元气森林通过社交媒体营销、本土化产品调整及线下渠道合作成功拓展海外市场,Swisse 则凭借全球化布局、本土化运营及丰富产品矩阵深耕不同区域市场,这些案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参考。未来,随着全球健康消费意识深化与中国产业链升级,聚焦科研背书、精准化产品研发、场景化营销及本土化运营的中国企业,有望在全球营养健康市场中占据更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