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泰研究发布的交通运输行业证券研究报告,聚焦中美互征港口费对航运业的多维度影响,数据来源包括 Clarksons、Alphaliner 等权威机构截至 2025 年 9 月的数据,旨在为行业参与者及投资者提供清晰的市场洞察,同时需注意报告数据受算法估算偏差等因素影响,不构成直接运营决策建议。
2025 年 10 月 10 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针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中国企业及中国造船舶加征港口服务费的举措,采取反制措施,收费标准与美方政策基本一致,双方互征港口费自 2025 年 10 月 14 日起正式生效。从贸易流向差异来看,集装箱运输(集运)受美方港口费影响更为显著,而油轮运输(油运)与干散货运输(散货)则受中方港口费影响更大。短期层面,船公司为减少新增成本,大概率会重新调配全球船舶部署及港口挂靠计划,这一调整将引发供应链短期扰动,进而推动运价上升;中长期视角下,结合 Clarksons 数据,按船公司国籍划分,中国籍、美国籍运力占全球比重分别为 17%、4%,按造船国划分,中国造、美国造运力占全球比重分别为 23%、4%,因此在中美双方博弈过程中,中方航运业面临的征收幅度将高于美方。
分细分板块来看,集运行业呈现短期缓解与中长期压力并存的态势。短期由于当前美线运价处于低迷区间,行业整体盈利承压,船公司有望通过集体涨价的方式,将新增港口费成本传导至客户端,以减轻短期成本负担。以 14.000TEU 集装箱船型为例,中国籍公司、中国造集装箱船每航次新增港口费分别约 320 万、110 万美元,对应当前运输成本比重为 25%、9%(基于 2025 年 9 月美西线运价均值 1.825 美金 / FEU 测算),且因收费标准不同,中国籍公司承受的成本影响高于海外同行。但中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仍存在反复可能,需求端不确定性较强,加之 2026 年船舶供给预计增加,且红海航线或恢复通行,集运行业将面临较大下行风险。
油运与散货行业则展现出短期景气上行、中长期运价中枢上移的趋势。短期进入第四季度,油运、散货行业迎来季节性旺季,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新增港口费有望通过附加费或直接提高运价的形式转嫁给客户,同时船舶部署调配带来的供应链扰动,还将进一步助推运价大幅上涨。从具体数据来看,VLCC 油轮每航次新增港口费约 520 万美元,对应当前运输成本比重 73%(基于 9 月 BDTI VLCC 运价均值 71.020 美金 / 天测算);Capesize 散货船每航次新增港口费约 300 万美元,对应当前运输成本比重 162%(基于 9 月 Capesize 运价均值 26.520 美金 / 天测算)。中长期而言,鉴于港口费在当前油运、散货行业运输成本中占比颇高,若港口费持续征收,将系统性推升全球油运、散货运价中枢。
在投资建议方面,受贸易流向差异影响,中国籍油运、散货公司因挂靠美国港口比例较低,相对受益;中国籍集运公司因挂靠美国港口比例高,且被征收幅度高于油运、散货行业及海外同行,相对受损。海外企业中,外籍集运公司虽挂靠美国港口比例大,但征收金额低于中国籍公司,相对受益;美籍油运、散货公司因挂靠中国港口比例大,相对受损。具体到中国籍相关个股,油运领域,中远海能、招商轮船全球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三,市场份额依次为 3.0%、2.9%;散货领域,中远海运集团(非上市)、招商轮船全球排名分别为第一、第八,市场份额分别为 3.4%、1.1%;集运领域,中远海控全球排名第四,市场份额 10.5%,且在亚洲至北美航线中,其运力规模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 16%。报告同时提示三大风险,分别为政策风险、货量需求低于预期及船舶供给高于预期,需投资者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