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梳理了东南亚数字经济从 “数字十年” 迈向 “AI 现实” 的发展态势,揭示了该区域在核心领域增长、资本动态与技术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报告覆盖范围首次从传统的 SEA-6(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扩展至 ASEAN-10(新增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总人口规模达 6.95 亿,更完整地呈现了东南亚数字经济的整体图景。
从核心业绩来看,东南亚数字经济正稳步迈向新里程碑,GMV 有望突破 3000 亿美元,较十年前初始预测增长 1.5 倍,GMV 与营收均保持约 15% 的年均增速,这一增长动力源于数字渗透率的持续深化与多元化 monetization 策略 —— 包括分层定价、增值服务拓展等。细分领域中,电商行业在市场整合背景下重拾增长动能,视频电商成为关键引擎,目前已贡献 25% 的电商总 GMV,其增长依赖于低价高频交易、本土创作者信任背书及社交与电商的无缝融合,典型如 “娱乐化购物” 模式将消费转化效率大幅提升;外卖行业则通过提高客单价、拓展到店餐饮服务等方式接近盈利临界点,平台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60%-90%,长尾商家也开始积极采用广告工具提升曝光。此外,零售媒体在生态化 monetization 推动下快速崛起,规模向 30 亿美元逼近,成为电商与媒体平台的新增长点,而数字金融服务(DFS)生态持续强化,ASEAN-10 中 10 国已建立全国统一 QR 支付系统,8 国实现跨境 QR 互通,借贷业务通过交易数据风控优化风险,数字财富平台管理资产规模逐步突破 10 亿美元。
资本层面,东南亚数字经济私募融资呈现 “谨慎回升” 态势,过去 12 个月融资额从 68 亿美元增至 77 亿美元,增幅 15%,但仍较 2021 年峰值低 70%。资金流向呈现明显倾斜:一方面,后期融资占比从约 70% 升至 80%,反映投资者更倾向于投向商业模式成熟、接近盈利的企业,单笔交易规模扩大但总交易数量下降 25%;另一方面,数字金融服务持续占据融资主导地位,占比从 30% 升至 45%-50%,AI 领域则成为新焦点,近 30% 融资流向 AI 相关企业,区域内活跃 AI 初创企业约 700 家,新加坡以 495 家成为核心枢纽,且超半数风投表示未来 12 个月将把超四分之一的投资组合投向 AI 核心产品。同时,全球 IPO 市场回暖为区域企业提供了更多退出路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地有超 150 家潜在 IPO 候选企业,尽管东南亚上半年 IPO 数量仍落后于全球,但交易所通过规则协同、税收优惠等举措吸引 listings,为资本循环注入信心。
技术转型方面,AI 正成为重塑东南亚数字经济的核心力量,区域内 5 亿互联网用户对 AI 的兴趣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多模态 AI 关注度为全球 1.7 倍,且 5 个东南亚市场跻身全球多模态 AI 兴趣 Top20.AI 不仅改变消费者旅程 —— 从传统线性搜索转向动态 AI 驱动发现,62% 消费者表示 AI 个性化推荐影响购买决策,还推动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如 Grab 通过 1500 个 AI 模型覆盖 370 余个应用场景,2023 年实现 3.7 亿美元成本节约。不过,AI 落地仍面临独特挑战:监管碎片化导致合规成本高企,不同国家对数据隐私与 AI 治理政策差异显著;区域内低劳动力成本(平均工资仅为美国的 5%)使得 AI 投资需更注重 “人机协作” 而非单纯替代;消费者信任度也待提升,仅 1/5 用户愿让 AI 直接做决策,多数仍需人类确认。此外,基础设施建设虽在加速,东南亚数据中心规划新增容量达 4620 兆瓦,增速领跑亚太,但能源供应、电网稳定性与数据本地化政策仍可能制约长期发展。
展望未来,东南亚数字经济的下一轮增长将依赖三大催化剂:AI 技术深度渗透,尤其是多模态 AI、智能代理(Agentic AI)在电商、支付、交通等场景的应用;资本市场复苏,随着企业盈利改善与退出渠道清晰,私募投资有望进一步回暖;区域合作深化,如跨境支付互通、AI 治理指南协同等举措将打破市场碎片化。但同时,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监管政策走向与劳动力转型压力仍是关键变量,唯有平衡技术创新与本地适配、短期增长与长期可持续性,东南亚数字经济才能在 “AI 现实” 中实现高质量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