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年代初开放市场,到2001年进入 WTO,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制造业产业链。从产业链最低价值的加工贸易开始,中国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国产制造和国产品牌的伟大振兴之路。在这短短的四十年里,中国的品牌同样经历着重生,共经历了四波不同的出海浪潮,每一次的变化都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紧密相连。
新质生产力将引领未来品牌的浪潮
工信部在今年3月的新闻发布会中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核电装备等重点产业竞争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发展,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日前表示,要发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导向作用,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和任务分解,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
中国的“十五五”规划将围绕打造全新的生产力竞争优势而展开,而这将对整个消费品行业升级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将不再只追求产能提升和市场份额,对国内市场,将不断以提升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为目标,改善人民的生活。对海外市场,将要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加强为全工业体系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
在博鳌亚洲的论坛上,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提出:新质生产力,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而言就是技术。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从最初单纯追求产量提升,到管理思维,到企业文化影响力不断地增强,中国的新质生产力将影响到所有的出海企业。
“产能扩大”和“创新力”将成为品牌出海的内生动力
在中国品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扩大”和“创新力”是推动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内生动力。美国财长耶伦在近期访问中国的时候,向媒体不断提及“中国产能”的关键词,意在表达其感受到来自东方的竞争压力。在工业和消费品领域不断扩大的产能正是中国企业蓬勃发展的最好见证,并不断推动着中国品牌走出去。
中国品牌需要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产能的扩大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提供产品或服务,满足全球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产能扩大也意味着供应链的优化和升级。通过建立更加高效、灵活的供应链体系,品牌才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并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随着产能扩大而带来的单位成本的持续降低,创新力也随之迎来高速发展。创新力是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的关键。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中国品牌能够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创新力所带来的柔性设计和生产方案将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更多竞争优势。
海外文化和市场环境的挑战更加严峻
未来十年,品牌在出海过程中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海外文化差异和市场环境带来的变化。海外跟国内文化很不一样,如果这家公司要出海,作为1号位的 CEO 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要去的地区,去感受当地的文化。你要做哪个区域,自己先去那里待一两周。现在出国成本也没那么高,去先了解一些当地政策和本地文化,不要带着中国人的视角去看海外,每一个地方都不太一样,世界是大而不同的。
随着中国品牌进入海外市场更多的细分领域,在消费者行为和偏好、品牌传播渠道以及当地法律法规等方面都将遇到与本国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的情况。市场环境的的变化也将是常态的,品牌方不仅仅要面对国际大品牌的挑战,还要应对来自新兴市场品牌的压力。技术的革新和创新需求会让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期望更高。全球经济的波动和贸易政策的变化可能对中国品牌的出海战略产生影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导致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中国品牌需要采取本地化战略,通过与当地企业和文化机构合作,深入了解和适应当地市场,提供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企业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这需要在产品质量、客户服务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持续投入和改进。
生产效率和传播效率的共同提升 将决定出海的成败
过去的四十年,中国的企业完成了由初级加工贸易到完整工业化的升级转变。在生产效率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完善了跨越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中最大的贡献者。更多要走出去的中国品牌,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做性价比高的产品,提升品牌的传播效率也至关重要。初入海外市场,在以下几个方面都需要做好准备:
1. 市场研究与消费者洞察:对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偏好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研究,以便制定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传播策略。
2. 品牌定位与故事打磨:明确品牌定位,通过讲述有吸引力的品牌故事来提升品牌认知度和情感联结。
3. 数字化营销策略: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如社交媒体、搜索引擎优化等,来提高品牌的在线曝光度和传播效率。
4. 本地化营销执行:实施本地化营销策略,包括与当地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合作,以及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进行本地化推广。
5. 全渠道布局:构建多元化的销售和传播渠道,以增加品牌的触点和市场覆盖率。
6. 内容创意与社交媒体运营:制作适合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品牌的互动性。
7. 监测与危机管理:建立品牌监测系统,及时响应市场反馈和潜在危机,保护品牌形象。
8. 环保与社会责任:关注环保和社会责任议题,提高品牌的可持续性,这在海外市场中对于建立消费者信任尤为重要。
回顾中国品牌出海的这40年历程,从最初的加工贸易,赚取产业链上最为微末的利润,并用这仅有的利润带动全民投入到全球贸易体系中。相比之全球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从列强环绕的全球分工中真正实现自我升级。唯有在中国的土地上,奇迹并不是来自神谕,而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中国的出海品牌实现了从传统手工艺产品,到轻工业产品,到重装备制造,进而到耐用消费品,再到快速消费品,最终到文化产业的全面复兴。
欧睿坚信,未来在“十五五”规划的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的大背景之下,率先引领出海浪潮的,将是由人工智能和工业智能制造赋能的新一代消费产品。更多的中国品牌,将在全球各类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