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电商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沃尔玛电商平台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近年来,中国卖家在沃尔玛平台上的迅速崛起,已然成为改变平台卖家生态格局的关键力量,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思考。
从数据上看,中国卖家在沃尔玛平台的发展态势可谓迅猛。2024 年,中国卖家在沃尔玛新入驻卖家中的占比接近一半,达到了 41%,与 2023 年仅有 16% 的新入驻占比相比,实现了大幅增长。在 2024 年 3 月和 4 月,这种增长态势更为显著,新卖家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随着新卖家的不断涌入,中国卖家在沃尔玛所有活跃卖家中的占比也持续攀升,从 2023 年底的 20% 跃升至如今的 28%,而在 2021 年初,这一比例还不到 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卖家在平台上的相对优势逐渐被削弱,市场份额面临被挤压的困境。
中国卖家在沃尔玛平台的崛起并非偶然,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中国拥有完备且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这使得中国卖家在产品成本和供应效率上具备强大的竞争力。无论是服装、电子产品还是家居用品等品类,中国卖家都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组织生产和供货,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其次,部分政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中国卖家的发展。例如,之前的小额贸易免税规则(de minimis trade rule),允许价值低于 800 美元的货物免税进入美国市场。尽管该规则曾被特朗普政府暂停,但因物流等问题又暂时恢复。这一规则让中国低成本平台在避免高额关税的情况下开展大规模业务,而美国卖家却需要承担相应的关税成本,从而在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
然而,中国卖家的崛起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在卖家群体中,普遍认为部分中国卖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商业行为。一方面,有观点指出许多中国卖家设法规避高额的责任保险费用,而美国卖家作为高销量商家则必须承担这笔费用,这无疑增加了美国卖家的运营成本,进一步拉大了双方的竞争差距。另一方面,个别中国卖家采用激进的竞争策略,如在竞争对手的产品下发布虚假负面评价,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卖家的利益,也破坏了平台的公平竞争环境。
面对中国卖家的强势竞争,美国卖家的处境愈发艰难。一些美国卖家表示,他们并非寻求特殊的竞争优势,只是期望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下参与竞争。像前亚马逊员工、如今的卖家辛吉・德特勒夫森就强调了建立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要性。此外,沃尔玛平台自身的发展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国卖家的困境。沃尔玛为了快速扩大电商业务规模,采取了积极的卖家招募策略,同时降低了入驻门槛,这使得大量中国卖家得以涌入平台,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针对这些问题,各界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之道。亿万富翁企业家马克・库班就提出建议,中国商家在网上销售产品前,应在政府网站上进行为期 90 天的产品注册,以便进行知识产权审查,从而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这一举措若能实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平台市场秩序,保障卖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外,小额免税运输政策的最终调整或取消,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美国卖家的竞争处境,使竞争环境更加公平。
但从目前沃尔玛平台的发展趋势来看,如果没有更广泛、更深入的政策调整,其很可能会重走亚马逊的老路,最终形成中国卖家主导的平台格局。对于美国卖家而言,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竞争优势,积极寻求转型和突破。例如,通过加强产品创新,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来提升自身在平台上的竞争力。而对于沃尔玛平台来说,如何平衡卖家群体的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将是其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同时,相关政策制定者也应关注跨境电商市场的发展动态,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