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华东地区——聂子勤花了数周时间准备退出美国市场。由于关税飙升、客户取消发货以及数百万库存闲置,她将重点转向欧洲买家,为国内零售商重新包装库存,并承担差旅费用以吸引新客户。
随后,5月12日,美国宣布暂停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90天的关税。几个小时后,美国客户就纷纷询问,在关税窗口再次关闭之前,能否恢复生产。
40 岁的聂先生告诉《第六声》:“感觉好像终于卸下了肩上的重担。”
关税下调(从高达 145% 降至 30%)只是暂时的,但对于义乌这个全球最大的小消费品批发市场的出口商来说,这足以让生意再次活跃起来。
这座位于中国东部的城市拥有数千家企业,其中许多是家族企业,为国际买家提供产品。这座城市以快速的周转时间和较低的最低订单量而闻名。五月,这意味着秋冬时节的商品琳琅满目:从鬼面具到闪亮的花环,应有尽有。
然而,对许多出口商来说,真正的最后期限远在90天的缓期结束之前。为了在万圣节和圣诞节前及时抵达美国货架,货物必须在7月前离开中国,这意味着工厂只有几周时间恢复生产、清理积压订单并转移库存,否则关税可能会再次生效。
贸易专家表示,暂停征收关税为清理库存提供了短期窗口,但也警告称,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尤其是对于义乌的中小型出口商而言,他们更容易受到政策突然转变的影响。
许多公司已经开始调整战略。一个关键的策略是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转而关注欧洲、东南亚和国内零售连锁店等更稳定的买家。
一些企业通过提供折扣、修改产品设计或增加支出来吸引新客户。另一些企业则在拓展电商渠道或瞄准“一带一路”伙伴国家,旨在抵消对大量美国订单的依赖,因为这些订单可能会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被延迟或取消。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齐胜表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与中国的战略竞争是长期趋势,将继续制约双边贸易。中美经济关系的旧模式已经消失,外贸企业与美国做生意的模式也已经消失。”
机会之窗
在停战前的几周里,高额关税导致聂树斌积压了价值超过 2000 万元人民币(280 万美元)的万圣节库存,其中包括鬼面具、塑料南瓜、发光骷髅、服装等,全部装箱待发。
“如果不是之前出现中断,一批价值8万元的货物早就到美国了,”聂女士说。她还有两笔美国订单,分别价值80多万元和100万元,仍在生产中。
从义乌到美国的运输需要45到60天,货物需要在假日零售季前及时送达。“这些货物都需要在7月前完成并发货,”她说。“工厂现在正在马不停蹄地赶工,以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这种紧迫感在义乌引起了广泛共鸣。出口商开始撤下滞留的订单,重启生产线,希望在90天的期限结束前尽可能多地消化库存。
反弹势头强劲。随着货运量不断增加,中美海运订单量激增,出口商们表示,他们正在争抢舱位。“有些客户甚至打电话来求我们,在他们寻找集装箱的时候,不要把他们的货物卖给别人,”聂先生说。“谁先拿到集装箱,谁就能优先发货。”
据追踪公司Vizion的数据,关税公告发布后的两天内,中美货运订单量飙升近300%。另一份行业报告证实了这一反弹,但警告称:“运力尚未完全恢复到关税战前的水平,导致舱位紧张,现货订单价格大幅上涨。”
不过,也有少数企业行动得足够早,避开了这场抢购潮。圣诞装饰品出口商龚永强在3月初就已将美国订单发货,并在关税上调后暂停了生产,以避免库存过剩。
“时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说。“3月到5月是圣诞节出口的关键时期。没人预料到涨幅会这么快。”
他的美国客户(占其业务的五分之一)此后已要求复工。但他的工厂现在已接到来自南美的订单。
“我们可能无法及时满足需求。这90天的窗口期对我们来说其实意义不大,”他说。“如果客户的时间安排合适,我们就会接单。如果不合适,我们就不会接。”
退出策略
虽然90天的关税暂停让聂这样的义乌出口商有足够的时间清空滞留的库存,但中国从美国转移的进程已经在顺利进行中。
“我不能等美国客户自己做决定,”她说,“等下去会毁掉生意的。”
到 4 月份,聂女士开始向欧洲买家提供折扣,承担吸引新买家的旅行费用,并调整产品线以满足不同的合规标准。
她希望将欧盟出口份额从30%提升至50%,同时将美国订单限制在30%。与此同时,聂女士正在拓展中国的假日零售市场。自2024年末以来,她还一直在为国内市场开发新的产品线。
五月的一个下午,也就是关税暂停生效前一周,她那不到10平方米的店面挤满了来自印度、秘鲁和哥伦比亚的买家。秘鲁客户正在为自己的万圣节做准备,他们对几十种商品很感兴趣——面具、花环、亮灯装饰等等。
她的员工蹲在地板上,写下每种产品的批发价和最低订购量,直到几乎没有空间可以移动。
该市的供应链以快速周转时间和小批量灵活性为核心,使商家能够比大多数市场更快地在各个市场之间流动。许多店主拥有自己的工厂,或直接与附近省份的工厂和车间合作,这使得测试新产品或为不同买家进行产品改造变得更加容易。
“很多义乌商店都有自己的工厂,”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先生说。“他们的竞争优势在于高效率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
但速度有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郑文平估计,关税休战可能持续不到90天——“可能只有30到40天”——之后关税就会恢复。“我们必须给‘暂停’打上引号,”他说。“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恢复关税。”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许多出口商将短期谨慎转化为长期战略——开拓新市场不仅是为了在下一次冲击中生存下来,也是为了在未来十年生存下来。“美国的高关税可能会持续存在,”吴说。
这是许多出口商现在将美国订单限制在短期周期内,同时在其他市场拓展更稳定业务的原因之一。
“从长远来看,这些谈判是一个警钟,”吴说。“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美国的贸易政策不是短期问题,而是一个长期趋势。”
利润和市场
但即使出口商将目光投向其他市场,也很少有人相信这些市场能够完全取代美国所提供的优势:大量、稳定的订单、快速的周转和可靠的付款周期。
据义乌市商务局统计, 2024年义乌对美国出口额达8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5%,占义乌出口总额的14.2%。其后四大出口市场——印度、墨西哥、巴西和伊拉克——合计出口额达916.2亿元人民币,占比15.6%。
“在义乌,美国客户其实不多,但他们来的时候,通常会下大单,”龚说,“相比小额订单,这些订单更容易完成——大批量订单可以简化我们的生产流程。”
郑先生表示,规模对成本有直接影响。“义乌的体系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需求驱动的,目的是降低成本,”他说道。“如果像美国这样的大型市场消失了,生意就会变得困难。”
虽然来自发展中市场的订单可能有助于填补缺口,但许多出口商表示,印度或非洲部分地区等国家的买家付款速度较慢,而且在现金流紧张时不太可靠。
早在最新一轮关税措施出台之前,聂女士就已开始撤出美国市场。到2024年底,她开始进军中国节日市场,为当地连锁超市开发春节装饰品。
2007年,她在租来的公寓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手工制作万圣节面具。如今,她经营着一家占地2万平方米的工厂,拥有数百名员工,提供近200条产品线。她也曾面临过一些挫折,并独自承担了大部分压力。
“每个困难都感觉很艰难,但我们一个个都克服了。情况正在一天天、一年年好转。”聂说。
今年的关税动荡只是其中一次。
“如果今年我们的出口业务不太好,我们就把重点放在春节产品的销售上。”她说道。她的团队还计划推出针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群体的文化创意产品线。
“我们会尽力而为。如果美国客户购买,那就太好了。如果没有,我们也做好了准备,”她补充道。“如果西方陷入黑暗,东方就会闪耀。如果东方不发光,那么其他地方也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