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 年,美国沃尔玛货架上的圣诞袜,贴着国内两美元的出厂价,印上迪士尼 logo 后便以 20 美元售卖。这双袜子,恰是中国企业出海 1.0 时代的生动注脚 —— 以海量代工为筹码,换得 "世界工厂" 的入场券,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沉默的生产者角色。
十年后的 2011 年,海尔集团以 100 亿日元收购三洋电机白电业务,锋芒直指日本与东南亚市场。这一举动标志着中国企业的出海逻辑已然转变:从被动等待订单的 "接单方",蜕变为主动布局全球的 "出击者",国际化战略不再是遥远的愿景,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时间的指针继续向前,中国企业的出海故事愈发精彩。2022 年,SHEIN(希音)以全球下载量第一的成绩惊艳亮相,市值一度突破千亿美元,被外媒冠以 "来自中国的时尚黑马";2024 年,海外参展的中国企业超 5 万家,而《黑神话:悟空》则以 20.5 亿全球注册用户的体量,让世界游戏圈见识到中国创作的力量;2025 年,泡泡玛特旗下的 "Labubu(拉布布)" 风靡全球,成为中国潮玩文化出海的新典范。
二十余年间,中国企业完成了一场惊人的蜕变:从单纯的制造输出,到品牌与技术的全球化布局,最终实现文化与价值的跨地域融合。如今,"不出海就出局" 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共识,扬帆出海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在全球化的探索中,中国企业逐渐勾勒出清晰的路径图谱。东南亚凭借文化亲近性成为战略前沿,北美以庞大的消费体量承载市场增量,欧洲的品牌背书价值助力高端化突破,中东则作为新兴潜力市场孕育着新机遇。这四大战略支点,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共同编织起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立体网络。
当出海从 "选择题" 变为 "必答题",核心命题愈发清晰:究竟要 "出什么"?是产品、技术,还是文化与价值?如何打破地域壁垒、实现本地化扎根,进而攀升全球价值链顶端?解题的思路,需要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拓展。
未来,潮域中国企业出海将与各界一同聚焦热点、拆解案例、探索路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共寻中国企业从 "走出去" 到 "立得住" 再到 "领潮流" 的进阶之道,让中国品牌的故事,在世界舞台上持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