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mu核价是平台对商家上传商品的报价进行审核,以此确定商品最终销售价格的过程。在上架商品时,商家填写的申报价格即为首次核价。首次核价通常由系统AI完成,系统会通过抓取同款商品进行价格比对来确定核价结果。由于这种比对机制的存在,首次核价的价格可能不符合商家预期。若出现这种情况,商家可进行二次报价——联系运营买手,通过人工申诉的方式重新核价。待核价通过后,商品即可上架销售。
Temu核价逻辑:
Temu核价的核心是基于动态比价系统,会实时抓取亚马逊、Shein 等主流平台的同款商品数据,再结合自身仓储成本和目标利润率综合定价。
不同模式下核价略有差异:半托管模式还会参考卖家海外仓的尾程费用等因素;全托管模式因门槛低、同类供应商多,容易出现 “内卷”—— 若平台上同款商品多,核价自然偏低;而若商品为平台稀缺款,核价甚至可能高于亚马逊,主要为了补充平台品类。
建议卖家核价前关注前端竞品情况,避免仅从自身成本视角判断,才能更精准把握定价预期。
1.首次报价已通过时:页面上出现已生效,说明核价通过。
2.首次报价没通过时:需要进行二次报价,以下是二次报价的相关流程。
(1)首先点开【上新生命周期】选择商品、点击后面的查看并确认申报价格。
(2)点击重新调整报价
(3)重新填写二次申报价格后填写原因
(4)选择重新报价原因类型填入具体原因再添加同款商品链接。
分享一个实操性较强的核价技巧(需注意技巧有时效性),以首饰盒为例:
1.差异化视觉设计:用制图工具制作虚拟的 “粉色” 同款首饰盒主图,在详情页中展示粉色款,与市面上主流的金色、银色形成差异;
2.SKU 组合设置:设三个选项 ——A 款 “金色单装”(虚高定价)、B 款 “银色单装”(虚高定价)、C 款 “随机双装”(含粉色虚拟图),C 款定价略低于单装,但实际发货仍为金、银两色。
优势:
虚拟颜色款无法被平台比价,提高核价通过率;
主图差异化提升点击率和转化率;
组合装降低差评风险。
注意细节:
虚拟色仅改视觉呈现,不改变产品主体;
全托管卖家组合装库存控制在 30% 以内,避免仓库核查;
组合装定价略低于单装供货价 ×2,增强吸引力。
若出现少量关于 “无粉色款” 的差评,可借此验证市场需求,再决定是否开款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