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一年里,亚马逊在低价市场暗暗发力,连续推出Amazon Haul和Amazon Bazaar两个低价平台。深入分析其策略发现:这绝非简单的市场跟进,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防御",既要遏制中国电商的迅猛扩张,又要守住自己经营二十多年的中高端基本盘。
从电商平台的GMV数据对比中,我们能清晰看到中国出海平台的强劲势头:
我们可以看到,从2023到2024年,中国出海平台发展非常迅猛,GMV占亚马逊比重由8.2%跃升至16.1%,几乎翻倍,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至25%。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亚马逊就算护城河再深,卖家再怎么黏性强,也开始坐不住了,必须出手以应对中国低价平台猛烈冲击。
1、Amazon Haul
主攻欧美,包括美国、德国、英国,主打20美元以下商品。商品价格平均比主站低30%,但比TEMU高15-20%。
2、Amazon Bazaar
可以视作"地区特供版",瞄准具有极强地域文化特色市场,如印度、阿联酋、沙特、墨西哥。
对于亚马逊来说,中高端市场才是其核心资源、具有不可动摇的根基:
Prime会员:1.8亿付费用户贡献60%平台收入
FBA物流:78%的TOP卖家依赖其仓储系统
品牌护城河:全球最值钱零售品牌(BrandZ 2024)
现在发展低价平台,可以看作是对其余低价平台的被动反击:
与其说是低价平台,倒不如说是低价专区。无论是Haul还是Bazaar都并非独立于亚马逊,仅在首页有入口。通过算法控制低价商品曝光度,避免冲击主站。
另外亚马逊此举也是留住核心卖家,通过高门槛招商留住核心卖家,既避免了优质资源流失,又为大卖提供了清库存的出口,形成了平台与卖家的双向绑定。
我们可以看下Amazon Haul的招商条件,其实要求很高:
要求卖家近12个月亚马逊销售额≥200万美金(重点看美国站表现),月销<10万美金店铺暂不考虑。
随着低价专区推出,这些习惯了亚马逊的核心大卖,可以直接站内布局Amazon Haul或者Bazaar,而不用再转向TEMU。
未来,亚马逊的低价动作还会持续,但从亚马逊本身战略来看,其亚马逊大概率会继续在中高端市场深耕,而低价业务将作为补充角色存在。
因此这场防御战的关键,在于能否在"低价"与"品质"之间找到平衡,既抵御外部冲击,又不损害自身积累多年的品牌价值。
另外对于整个全球电商市场而言,亚马逊的入局或许会让低价竞争更趋激烈,但也可能推动行业在价格战之外,探索出更注重服务与体验的差异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