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TEMU上做买卖,最怕什么?
是备好的货堆满仓库?是上了品后打死不出单?都不是!是那该死的核价!
多少卖家被核价折磨得心如死灰:明明成本透明、利润已薄如刀刃,AI那个冰凉的算法却永远嫌贵,血红的“核价未通过”简直像悬在脖子上的断头刀!
干!这世上最冷酷的商人绝不是华尔街那群秃鹫,而是TEMU藏在机房里一声不吭的数字判官。它不吃不睡,只靠海量数据活着。你的对手不只是拼多多上把价格打到吐血的同行,还有1688工厂老板凌晨3点更新的一口批发价……AI的使命很简单——用“极致性价比”的吸金大法把消费者锁死。
这性价比怎么演才骗得过算法?得野!
第一式:主图耍诈,让AI以为撞上宝贝
AI和人一样,初见钟情靠的是眼缘 !你的主图就是命门。
别傻傻照搬别家主图,那是撞在AI的枪口上。掏出手机自己拍,把市面泛滥的同款图掰开嚼碎,选个刁钻角度,换个干净背景,产品主体抠出来往豆包、通义一扔——“生成匹配氛围的背景图”。微暗光影、北欧冷淡风瞬间加诸于一只普通保温杯上,图片气质瞬间碾压同行。
实拍质感 + AI场景渲染 = “高级货才配这待遇”的暗示。算法都吃这一套。
第二式:文字障眼,骗过算法的认知
标题别当老实人!
不要光写“304不锈钢保温杯500ml”。改成“欧式热饮随行杯|超长保温12小时|食品级304不锈钢|防滑螺纹杯底”,像在狭窄标签上硬塞卖点身份证。
算法不懂文学,只懂关键词抓取。把产品独特的、贵的、能打的地方全列上,尽可能区别于那些被“打透”的普通款。有时你卖的只是参数差异,AI认知的却是“新物种”。
第三式:暗布SKU迷阵,给AI制造认知盲区
AI最怕找不到价格参照物。
如果你只挂“单只装黑色”,核价就是送死。得加戏:“黑色单只装”、“米白两只礼盒装”、“三色组合套装”。本质上还是那件商品,组合方式稍一调整就被AI读成了“新链接”。当它无法从数据库里拖出类似SKU作价格对比时,砍价手自然轻三分。
申报价更有门道:填成本价的3倍以上,坐等AI来砍;确认核价后瞬间改为日常价(成本×2),随后立即报名85折活动抢占流量高地。 平台要砍价表演,你就搭好戏台子。
这些野路子手法本质是一种算法催眠术。用差异化视觉给产品戴上价值滤镜,用信息迷雾暂时蒙蔽数据库的眼睛,在AI的铁幕规则下撕开一条生存的缝。
但真正的野并不是乱拳,而是看清数据世界里的游戏规则。TEMU的“极致性价比”是消费者的天堂,卖家的修罗场——要么主动卷成标杆,要么被动被碾碎。
炸!最深的绝望后藏着最野的路径。
那些骂骂咧咧的同行只会在核价里消耗自己,而你我早已学会对AI的数字锁链举起解咒的手势。
未来已来,冰冷的算法正在重组商业格局,也重构你我生存的策略。TEMU核价只是缩影,学会运用AI思维与工具,如同抓住了数字化货船最后一张船票。
毕竟在这片被算法统治的新海洋里, 不被吞没的秘诀,有时就是抢先一步成为驯服浪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