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节轮转,商机浮现。
夏去秋来,气温渐凉,保暖品类卖家迎来一年中的“黄金时刻”。

最近TikTok Shop 美区,一款抓绒紧身裤因保暖需求激增,销量直线攀升。
第三方数据显示,过去30天内,这款裤子卖出超过8万件,销售额约21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39万元),平均日销近3000件。
回顾其增长路径:8月初露锋芒,9月销量突破2万件,10月更是冲上7万件,拿下女装类目销量第一。目前,它依旧稳居美区女装销量榜第二,热度不减。

图源:FastMoss
如此成绩,让人不禁好奇:这条紧身裤到底有何魔力?背后卖家做对了什么?
据了解,这款产品来自本土店铺SWEET MAYHEM,早在2023年10月就已上架,属于“老品新爆”。截至目前,总销量突破35万件,总GMV预计达821.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853万元)。显然,这是一款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爆款。

图源:SWEET MAYHEM 店铺
从产品力来看,这条裤子具备三大优势:保暖、时尚、包容。
特别是“包容性”——尺码覆盖面广,适配大体重人群;而“时尚感”则体现在颜色接近肤色,上身不违和,堪称美版“光腿神器”。相比保暖,后两者才是它打动消费者的关键。
在达人带货视频中,也常围绕“高弹性”“隐蔽性好”“穿搭无痕”等角度展开演示。不少高转化视频中,博主会提前搭配好整体造型,然后拉起裤腿展示弹性,强调其“不破坏穿搭”的时尚属性。
同时,话术中常出现“卖完不补货”“库存有限”等暗示,制造稀缺感,推动用户快速下单。
可以说,这款单品的爆发,离不开产品细节与营销策略的双重支撑。唯有步步为营,方能走出一条爆款之路。


图源:FastMoss
紧身裤爆火的背后,折射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大码服饰。
据《柳叶刀》发布的全球肥胖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美国是高收入国家中肥胖率最高的地区,青少年肥胖率超40%,成年人肥胖率超70%。
换言之,每10个美国人中,至少有4人需要穿大码服饰。这为服装卖家提供了明确的增长机会。
从品牌建设角度看,专注大码服饰不仅能切入细分赛道,更能提升品牌格局——从“尺码包容”上升到“人群包容”,传递人文关怀。在成熟市场,这类价值观正越来越被消费者看重。
此外,大码服饰仍属相对小众市场,用户需求更为明确、迫切。对卖家而言,若能精准切入,不失为一条高潜力赛道。以 SWEET MAYHEM 为例,店内除主打的大码保暖裤外,毛衣、蕾丝袜等也多为均码设计,强调包容性。
出海品牌中,也不乏成功案例。
如专注欧美大码女装的Bloomchic,2020年底成立,2022年已完成三轮融资,2023-2024年连续两年登上《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成长明星榜》。

图源:Bloomchic官方网站
据 Similar Web 统计,Bloomchic 官网月均访问量约250万,其中直接流量占比高达62.23%。美国是核心市场,贡献近九成流量,其次为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和德国。
总体来看,大码服饰虽非主流,但需求坚挺,用户黏性强。
某种程度上,大码消费者对优质品牌与产品的渴望,与卖家对增长的追求,同样强烈。
从这个视角出发,选择大码赛道,就是锁定了一群高意愿用户。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打磨好、推广出去,让更多大码消费者看见。
毕竟,当需求发自内心,卖家和用户之间,本就是一场双向奔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