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停摆又重启!2025 跨境物流 “冰火两重天”,2026 中小企路在何方?

3天停摆又重启!2025 跨境物流 “冰火两重天”,2026 中小企路在何方?

出海网
出海网跨境电商
关注:公众号
出海网跨境电商
2025-11-13 16:11:14
2025年跨境物流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区域型企业深陷困境,而头部企业凭借全球化布局、技术投入与旺季运力保障实现逆势增长。2026年趋势聚焦三大方向:行业集中度加速、技术从可选变必选、市场分化。生存关键转向"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与绿色物流,唯有控制成本、拥抱技术、深耕高增长市场的企业才能成为长期玩家。

2025 年 11 月,扎根珠三角十余年的区域物流老牌企业景光物流,上演了一场 “3 天停摆” 的行业插曲:

11 月 6 日以 “战略调整” 为由暂停运营,11 月 9 日又因 “股权重组与资金注入” 宣布恢复。

这一戏剧性转折,并非个例,而是区域物流企业集体困境的缩影。

戏剧的另一头,是跨境物流头部企业在关税风险下亮眼的财报数据。“强者恒强、弱者淘汰”的画面持续不断上演,或将延续至2026年。

01、景光物流 “停摆又重启”:区域物流企业的生存困境

时间回到2009年,景光物流于广东东莞成立,构建了以广州、东莞为中心,立足珠三角、辐射全国的服务运营体系。

2011年,完成亿元融资。巅峰时期拥有100多家营业部,200多台自有营运车,业务涵盖汽运、整车、仓储、配送等多个领域。

成立初期便斩获“中国最具竞争力物流企业10强”“中国最具诚信度物流企业30强”等荣誉。

然而,从巅峰到低谷,仅仅用了十几年。

2025年11月6日,景光物流宣布暂停所有线路及业务的运营。3天之后,又因“新老股东资金注入加持”恢复了运营。

3天停摆又重启!2025 跨境物流 “冰火两重天”,2026 中小企路在何方?

图源:景光公众号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景光就经历了新一轮股权的变动,韵达体系资本及东莞加盟商注资入股;不久后,又传出聚盟物流现金入股、分拨中心迁址的消息。

但也只撑了九个月。

成本压力成为“压垮骆驼的第一根稻草”。

作为区域网企业,景光拥有 100 多家营业部、200 多台自有车辆,固定成本占比极高。

相关数据显示,2024-2025年物流行业人力成本,仅东莞地区员工月薪支出同比上涨12%,燃油价格波动幅度达15%,叠加场地租金以及治超新政等合规运营成本挤压利润。

此外,由于其规模难以形成采购优势,车辆、保险等成本比全国性巨头高 8%-15%。

“竞争挤压成为另一根稻草”,导致失去生存空间。

顺丰、京东物流等全国性物流企业凭借跨区域利润补贴珠三角市场,压低运价10-15%抢夺资源;货拉拉等平台分流中票货源;顺丰等头部企业的智能仓配比传统仓库高3倍,又分流了高端客户,其市场份额逐年萎缩。

面对如此窘境,景光物流也有过“挣扎”。

早年其“直营转加盟”模式埋下资金隐患,加盟网点的撤离导致现金流紧张,从而在计划数字化转型时,陷入两难“不投入等死、投入找死”。据了解,一套优质 TMS 系统年投入超千万元,相当于其早年半年利润。

后续虽有韵达系、聚盟物流等资本注入,但区域物流企业对巨头而言收购价值有限,独立上市难度大,2025 年资本对区域网态度谨慎,仅青睐细分龙头,景光最终因资金链承压暂停运营。

景光的经历并非孤例,2025 年长三角的铁中快运、河南多家区域企业相继停摆,印证了区域物流 “小而散” 模式的脆弱性—— 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缺乏规模、技术与资本支撑的区域企业,正逐步被淘汰或整合。

02、Q3 财报透视行业现状:分化加剧,头部抗风险能力凸显

2025 年 Q3 跨境物流企业财报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行业 “强者恒强、弱者淘汰” 的分化格局。

从国际巨头到国内上市企业,业绩表现呈现显著差异,核心差异则源于全球化布局、成本控制与业务结构:

3天停摆又重启!2025 跨境物流 “冰火两重天”,2026 中小企路在何方?

根据上图财报可提炼出行业三大现状:

1、全球化布局成“抗风险利器”:如 DHL 用生命科学业务弥补美国航线下滑,极兔用东南亚增长弥补国内竞争,凭借多区域布局,对冲单一市场波动。

2、成本控制决定盈利韧性:DHL 在营收下滑 2.3% 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增长 11.9%,核心是成本优化;反观区域企业,缺乏规模效应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空间持续被压缩。

3、跨境电商成增长核心引擎:极兔、顺丰的跨境业务增长,印证了跨境电商东南亚、拉美市场的红利;但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免税也成为部分企业的拖累,凸显 “政策敏感性” 风险。

03、年终旺季技术与运力双轮驱动,头部企业抢占先机

因此,在2025 年 “黑五”“圣诞” 年终旺季,跨境物流企业的应对措施,不仅是短期保履约的手段,更预示了行业未来的竞争焦点 ——技术赋能效率、运力保障时效、本地化强化体验。

头部企业的核心动作可归纳为三类:

1、干线运力:“增班 + 包机” 保障全球链路畅通

菜鸟启动 “千机出海” 计划,与卡航合作投入上千架次包机,国际航班频次翻倍,支撑 14 条全球快线;香港 eHub 上线全自动码垛系统,单件货物停留时间缩短 30%,保障 “全球 5 日达” 时效。

通过锁定运力、布局枢纽,避免旺季拥堵,而中小企业因资金有限难以跟进,进一步拉大差距。

2、技术赋能:从 “人工分拣” 到 “全链路数智化”

圆通国际在海外上线智能派送系统,利用AI 规划最优路径,派送效率提升 150%;菜鸟海外仓采用 “双波次作业 + 高峰秒级响应”,应对订单爆发。

菜鸟测算显示,智能合单算法可帮助商家物流成本减少 15%,而区域企业因技术投入不足,在旺季易出现分拣错误、时效延误,进一步流失客户。

3、本地化服务:海外仓成 “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

以区域转型代表企业派格物流为例,其在美国增设第三个海外仓,将直邮模式转向 “海外仓前置备货”,降低关税波动风险,实现 “本土配送 2 日达”。

海外仓不仅能提升末端时效(消费者体验),更能对冲关税、地缘政治风险 ——2025 年美国关税波动幅度达 20%,海外仓可帮助商家提前备货,避免政策突变导致的成本激增。

04、2026 年跨境物流行业趋势:三大方向定局未来

2025 年的跨境物流行业,呈现出 “冰火两重天” 的鲜明图景:一边是区域物流企业在成本与竞争的夹缝中挣扎,以景光物流短暂停摆为代表;另一边是头部企业凭借全球化布局与技术投入,在年终旺季中抢占先机。

这种分化不仅折射出行业当下的生存现状,更暗藏着 2026 年的发展趋势。

1、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大鱼吃小鱼” 成常态

景光、铁中快运等区域企业的困境,预示 2026 年缺乏规模、技术的中小物流企业将加速退出,或被全国性巨头,如顺丰、圆通收购整合。

2025 年资本对区域物流态度谨慎,2026 年将进一步向 “全球化布局 + 高盈利业务” 企业倾斜,如极兔、菜鸟,而单一市场、低附加值的企业难以获得融资,资金链风险持续加剧。

2、技术投入从 “可选” 变 “必选”:数智化成生存基础

区域企业难以承担独立 TMS 系统投入,2026 年将出现更多 “物流技术服务商”,如菜鸟开放智能合单算法、圆通开放清关系统,中小企通过 “付费使用” 实现轻量化转型,否则将被淘汰。

智能分拣、AI 派送系统也将成为行业标配,2026 年头部企业的自动化分拣中心占比将超 60%,人工成本占比下降 10%-15%,进一步拉开与中小企的效率差距。

3、市场分化:“东南亚 / 拉美红利” 与 “美国合规成本上升” 并存

新兴市场成增长主力,尤其是东南亚的印尼、越南、拉美的巴西、墨西哥电商市场的红利,2026 年头部企业将进一步加大这些地区的运力与海外仓布局。

2026 年美国三大快递(UPS、FedEx、USPS)平均涨价 5.9%,叠加英国知识产权官费上涨 25%,将推高跨境物流成本。企业需通过 “海外仓备货 + 多清关渠道” 降低成本,否则将失去价格竞争力。

4、业务结构升级:从 “运输交付” 到 “供应链一体化”

2025 年华贸物流因 “仅做空运代理” 利润下滑 53%,而菜鸟、顺丰提供 “揽收 - 仓储 - 清关 - 配送” 全链路服务,客户粘性更高。2026 年企业将向 “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 转型,如为跨境电商提供 “备货规划 + 库存管理 + 逆向物流” 服务,提升附加值。

此外,绿色物流成新竞争点。DHL 2025 年已将绿色运力占比提升至 30%,2026 年环保政策趋严将推动更多企业布局绿色物流,绿色运力占比将成为客户选择物流商的重要指标。

2025 年的跨境物流行业,是 “旧模式退场” 与 “新模式崛起” 的分水岭。2026 年,行业将进入 “精益运营时代”—— 只有那些能控制成本、拥抱技术、深耕高增长市场的企业,才能在 “冰火两重天” 中站稳脚跟,成为跨境物流的 “长期玩家”。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交流群
交流群
交流群
回顶部
企业跨境出海综合服务平台
关于出海网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
交流合作
友情链接
关注我们
出海网公众号
出海网小程序
出海网视频号
出海网社群
版权归出海网跨境电商(广州)有限公司所有 粤ICP备202103767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