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电商个体户卖家在没有成本票的情况下,可通过以下三种合规路径完成税务申报,同时实现税负优化和风险控制,下面,我们详细解读这三种方案的具体操作和关键点。
这是国家为解决中小微企业“无票出口”难题而设立的特殊政策,海关监管代码为 1039。
核心优势:
免征增值税:以1039方式出口的商品,在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且实行“不征不退”政策,彻底解决了“无进项发票无法退税”的痛点。
简化申报:每批次货值在15万美元以下的商品,通关申报流程可以大幅简化。
合规收汇:允许采用人民币结算,外汇管理更符合跨境贸易实际。
操作流程:
主体备案:需要在获批开展1039业务的试点区域(如义乌、广州、深圳等地)注册市场主体并完成备案。
口岸申报:通过试点区域指定的口岸,采用1039监管代码进行报关出口。
税务申报:凭借报关单等资料,向税务局申报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
此模式特别适合主要做商品出口、且难以取得进项发票的个体户卖家。
如果您的业务规模较小,会计核算不健全,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核定征收。
核心原理:税务机关根据您的行业特点、经营情况等因素,核定一个应税所得率(即利润率)。然后根据这个核定的利润来计算应纳税额,从而绕开了对成本发票的完全依赖。
计算公式:应纳税额 = 收入总额 × 核定应税所得率 × 适用税率
适用场景与税率:
对于跨境电商个体户,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可能较低(例如4%),再叠加小微企业优惠税率(5%),实际税负可能低至0.2%左右。
这种方式非常适合业务规模不大,无法准确核算成本的小型卖家。
重要注意:核定征收并非想申请就能获批,且税务机关有权在认为您的账务完善后,将其转为查账征收。
如果您的业务规模较大,或不符合上述两种方式,就需要回归到查账征收,并着力解决票据问题。
从源头优化采购链:
优选开票供应商:优先与能够提供合规发票的供应商合作,即使价格稍高,其带来的税务抵扣和成本列支优势远高于不开票的低价。
小额支出合规处理:单次不超过500元的小额支出,向个人采购时,可以凭载明收款人信息、项目、金额的收款凭证作为税前扣除依据。
规范境外费用凭证:对于海外仓、物流、广告等境外费用,可以凭服务商的形式发票(Commercial Invoice)、合同、银行付款回单等资料作为成本凭证。
坚决杜绝“虚开发票”:绝对不能为了凑成本而购买发票,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一旦查出将面临补税、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切勿隐匿收入:在平台数据已透明报送的背景下,个人账户收款、隐匿收入等于“掩耳盗铃”,风险极高。
主动咨询与沟通:税务政策复杂且在不断更新,强烈建议您主动咨询专业的财税顾问或当地税务机关,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合规方案。
个体户卖家若以出口为主,应优先考察1039市场采购贸易模式。若业务规模较小,可尝试申请核定征收。若业务已具规模,则应致力于优化供应链,取得合规票据,进行查账征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