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告的免责条款指出,行业数据和市场预测仅供参考,百炼智能对数据和观点不承担法律责任。调研对象为全国725874家出海企业,重点关注文化娱乐、新消费、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先进制造和汽车交通等七大行业。报告分析了中国企业出海的整体概况和发展阶段,指出中国企业全球化经历了萌芽、探索、加速和突破四个阶段,目前正面临第五个阶段的变革。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博弈中,中国政府采取国际国内双管齐下的策略,借助电商和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企业出海。尽管面临疫情和地缘政治的挑战,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和双循环战略的指导下,积极升级产品和品牌,抓住国际化发展的机遇。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企业提供了支持,促进了跨境贸易的发展。
自“十一五”规划以来,中国不断强调自主品牌建设和高端装备出口,推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2022年总流量位居全球第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在2018年至2022年间逐年增长,2022年达到209.7亿美元。全国出海企业超过70万家,其中725874家企业尝试或计划出海,88.17%的企业已获得跨境电商资质。
尽管出海面临挑战,近5年内仍有25.8万家新企业成立,尤其是在疫情期间。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达到42.07万亿元,出口总额为23.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领军企业在海外市场表现良好,手机、家电等行业的营收稳中有升。
中国企业出海情况总结如下:2022年,多个行业的企业收入表现突出,如SHEIN(227亿美元)、字节跳动(35亿美元)、原神(5.86亿美元)、海康威视(220.32亿元)和福耀玻璃(128.35亿元)。尽管出海热情高涨,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初级出海阶段,质量评分普遍较低,0-29分和30-59分的企业占比达99.31%。企业需加强技术和服务升级,提升品牌力,以适应全球市场。
出海企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产品出海、渠道出海和品牌出海。部分头部企业已开始向品牌出海阶段迈进,通过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提升竞争力。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出海率为94.14%。中国企业的出海布局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南美,但这些区域的领先优势较弱。近年来,出海业务逐渐向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扩展。
东南亚因其地理位置、劳动力成本和文化相似性,成为多个行业的热门出海地,尤其在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布局超过西欧。大多数出海企业在三个以上的区域布局,发达国家仍然是主要市场。超过91.13%的出海企业已在3个以上的洲和大区布局。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仍是出海企业的主要目标,而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备受青睐。马来西亚在新成立企业的出海国家中排名前15,而蒙古国则被排除在外。
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和医疗健康行业的出海积极性最高,其中医疗健康行业占比29.45%。江浙沪和广东省是主要的出海省份,尤其在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企业迅速出海参展和抢单。2022年,知名投资机构如深创投、经纬中国和红杉资本等继续加大海外投资。腾讯和阿里巴巴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电子商务和文化娱乐等领域表现活跃,阿里巴巴专注于电子商务,而腾讯则更注重信息技术和文化娱乐。
行业投资方TOP10包括深创投、君联资本、腾讯等。信息技术行业的出海布局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东南亚,北美的出海企业占比最高,东南亚紧随其后。该数据统计了全国15479家信息技术行业出海企业的区域布局情况,显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