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贸易壁垒推动着全球产业重构,中国企业出海投资面临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态度。本文基于各国政策文本及政府表态,梳理了当前及未来各国对中国企业出海投资的态度和看法。
美国共和党内部对中国车企赴美设厂的态度存在分歧,特朗普虽欢迎中国车企赴美,但党纲中却有限制中国购买美国房地产及收购企业、取消最惠国待遇等内容,且特朗普对中国电车不热衷。民主党或将延续拜登路线,加强中国赴美投资审核,如反对特朗普时期全面征收关税,追求两国经济关系 “去风险” 和多样化,限制中国获取不利于美国的先进技术。
欧盟增强了对关键行业外商投资的监管力度,抬高了投资合规成本。具体措施包括修订外国直接投资审查规定,强制成员国推行筛查机制,修改投资定义扩大受审查主体范围,提高审查最低标准并设置强制审查条款,以及建立欧盟内不同成员国之间的主动审查机制。这些举措可能导致未来中国对欧直接投资仅有结构性亮点,且合规成本增加。
东盟对中国投资接受度较高。印尼虽维持贸易摩擦并提高进口关税,但希望吸引中国投资,推动外国投资并保护国内产业。越南欢迎中国高技术投资,尽管美国干预,但越方仍将对华关系视为战略选择和头等优先。泰国总理更迭不改中泰经济合作热度,中国企业在泰国电动汽车领域取得发展。马来西亚主动吸纳中国投资,拒绝美西方强迫选边站。柬埔寨对中资持欢迎态度,尤其是在基建领域,但当地贸易结构单一,投资回报易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
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对中国资本的态度受美国影响较大,目前其态度转好的可能性有限。巴西对中国投资整体持开放态度,总统卢拉欢迎中国投资,希望在双边贸易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技术行业投资等方面与中国加强合作。
亚洲其他地区的土耳其利用关税及关税减免条件吸引中国投资,印度限制中国企业赴印投资且营商环境风险大,孟加拉国政治形势存在风险,但中国在孟有一定投资。
总之,中国企业出海投资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各国态度不一,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谨慎选择出海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