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化浪潮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推动下,跨境电商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为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据报告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 1.8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5%,远超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 6.2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1.48 万亿元,增长 15.2%。在这一背景下,亿邦智库发布的《2024 全球化新品牌洞察报告》,对全球化新品牌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企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报告指出,全球化新品牌以全球化经营体系为支撑,借助跨境电商创新,致力于在全球市场建立用户信任,具有全域全渠道布局等五大特征。在海外贸易环境方面,尽管传统贸易壁垒逐渐被打破,但贸易保护主义、关税壁垒和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新品牌全球化布局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全球贸易环境总体仍呈开放融合趋势,新品牌可通过海外投资建厂、外包合作、研发中心设置等方式,在目标市场深耕本土化并备份供应链。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美国和东南亚地区成为企业海外建厂的首选地域,如美国有 97 家企业建厂,越南有 62 家,泰国 46 家等。
内贸企业出海时,需根据自身成长特性和海外竞争格局,选择适合的市场和渠道。成熟品牌已形成 “发达市场 + 新兴市场”“第三方平台 + 独立站 + 社交网络 + 线下”“B2C + B2B” 的多市场、全渠道、双模式海外经营格局。而新兴平台以 “低价标签” 迅速崛起,如 Temu 和 Shein 的用户使用率已超老牌电商平台 eBay,这促使传统平台采取压价措施应对。
独立站作为企业私域阵地,在经历新品测试、客件数和复购率提升及销售利润考核三个阶段时,面临着难以建立品牌心智、增长扩张困难、烧钱模式难持续等诸多痛点。因此,提升复购率成为关键,企业可通过精彩讲述品牌故事、精细化运营构建私域池等方式吸引用户。同时,内容营销成为品牌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手段,短视频成为最受营销人员青睐的内容形式,31% 的营销人员认为其能带来最高投资回报率。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品牌带来了新变数,可在精准营销、产品开发生产、客户服务等方面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到 2026 年,生成式 AI 企业渗透率将从 2023 年的 5% 增长至 80%。在支付工具选择上,出海商家注重合规风控、交易成本、服务多元化和用户体验,寻汇 SUNRATE 和飞来汇 Flyway 等为企业提供了相应解决方案。
在物流方面,全球运输与物流服务市场规模将从 2022 年的 1.2 万亿美元增长至 2029 年的 1.8 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5.1%。跨境专线及海外仓模式在综合时效及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如海外仓可实现 48 小时出库率 > 98%,5 个工作日内妥投率 > 98%。西邮物流在中大件跨境物流领域表现出色,其海外仓模式受到众多商家青睐,如 34% 的商家同时使用亚马逊 FBA 仓和海外仓,21.5% 的商家仅使用自建(或第三方)海外仓。
报告还对多个典型品牌进行了拆解分析。名创优品依托 “中国极致供应链” 与 “全球超级 IP”,通过 “超级 IP + 超级产品” 拉高品牌势能,其全球 IP 产品销售规模已突破 100 亿,计划在未来开设约 4 万家门店。泡泡玛特读懂海外年轻人需求,融合全球性及跨文化属性打造潮玩 IP,构建全渠道销售网络,2024 年第三季度港澳台及海外营收同比增长 440% - 445%。正浩通过平台化研发催生组合式创新,在全球便携储能赛道市占率超 35%,其研发人员占比近半,产品覆盖超 100 个国家 / 地区。大鱼智行以 “设计 + 技术” 双驱动撬动 E - bike 市场,引领欧美轻运动出行方式,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 100 万台。Cool - Vita 以 “高性价比 + 时尚生活方式” 切入印尼保健品市场,通过爆款策略及病毒式营销,在 TikTok 上 29 天实现新品日销破万件,市场占有率达 30.7%。
未来,海外仓将加快重点市场布局,向规模化数字化发展,引入先进技术提升物流效率和安全性。同时,满足 “最后一公里送装修退” 一体化需求的本土化服务将不断升级,海外仓将从单纯的 “存货点” 转变为提供综合服务的外贸新型基础设施。这一系列趋势和策略,将为跨境电商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