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Sally和丈夫以夫妻档的形式开始运营北美与欧洲站点,主营女装品类。她坚持通过合规经营+打磨产品的方式一步步做起,稳扎稳打做起自有品牌。
Sally从一开始就敏锐的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在入驻后快速完成了品牌商标注册和亚马逊品牌注册,为后续的品牌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团队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近20人,年GMV几年内迅速突破百万,整体发展超出最初的预期。
*以上数字为【第三方卖家】提供,仅供参考,不代表亚马逊意见或建议。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稳定时,2024年一次假货跟卖事件,直接让她的旺季销量暴跌61%。
随着业务逐渐扩大,Sally的品牌开始进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就在她以为一切步入正轨时,几场因假货跟卖带来的重创,让她付出惨重代价。
2022年,Sally在一次例行“巡查”中发现,多个主推商品的Listing下面跟着几个假货低价跟卖,直接抢走了购物车。她曾试图通过发警告、降价竞争等方式“清场”,但不仅见效甚微,还把利润一点点贴了进去。
这些假货跟卖不仅价格低,质量也差,在被搅局的这段期间,大量负面评论也随之而来,导致Listing评分明显下滑,直接影响到品牌信任度。
为了解决假货跟卖的侵扰,在经跨境圈朋友推荐和官方经理的协助下,她首次接触并加入了Transparency透明计划,通过给每个加入保护的商品绑定一个独一无二的代码,让假货跟卖者无法上架,从源头“终结”了假货跟卖的情况。很快Listing恢复正常,评分和转化也稳步回升了。
然而,真正让她彻底“惊醒”的一次,是在 2024 年大促期前的一次运营疏忽,导致Transparency透明计划保护中断,假货跟卖再度“趁虚而入”,最终造成61%的销售额下滑,后续更是花了将近两个月才逐渐爬回正轨。
*以上数字为【第三方卖家】提供,仅供参考,不代表亚马逊意见或建议。
这几次重创让她深刻意识到:想要保护好品牌不受侵害,不仅要有主动保护的意识,还要做到持续管理,才能不让旺季投入变成别人爆单的“嫁衣”。
品牌保护绝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一项需嵌入长期运营策略的“机制”。在经历过“有保护”和“无保护”的强烈对比后,Sally切实体验到持续保护的重要性。
1、没有Transparency透明计划的保护:
假货频现,Listing反复失守,难以清理;
购物车被抢,前期投入的心血都白费;
团队疲于“救火”,耗时费力, 收效甚微。
2、有了Transparency透明计划的保护:
假货跟卖从Listing中消失,劣质商品不再搅局;
那些本不该出现的差评也逐渐消失了,商品整体评分逐步回升;
团队可以更专注于新品开发和站点运营。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强烈对比,她意识到Transparency透明计划不止是一款解决问题的工具,更要纳为日常运营流程的关键一环:
1、新品开发时同步规划保护:
每次上架新品前,她都会同步启动Transparency透明计划保护,确保在早期就堵住潜在的假货跟卖风险。
2、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护状态:
Sally建立了每月定期检查Transparency透明计划缴费情况,避免运营疏忽的情况再次发生,确保保护不中断。
对她而言,Transparency透明计划不只是一个防假货跟卖的工具,更是品牌实现长期增长的一道“前置防线”,帮助团队专注做好真正重要的事。
如果你也在为假货侵扰而烦恼,记住两个关键词:提前布局、持续检查。
Sally的经历已经说明:品牌保护不是等出问题时才 “亡羊补牢”,而是从商品还未上线起,就要嵌入日常运营的机制化动作。
她总结出两个关键动作,送给所有希望减少损失的品牌卖家作为参考:
1、合规运营+打磨好产品,是建立消费者信任的第一步
坚持合规运营是品牌运营的基础,而不断打磨好产品、优化用户体验,才能建立起稳固的用户信任关系,为品牌积累长期价值。
2、从新品阶段起,规划好Listing保护,守住每一份投入
除了日常的合规和产品投入,卖家还应尽早做好Listing保护,特别是在新品上架前就建立起防假货侵害的准备,避免自己的苦心经营被假货跟卖轻易侵蚀。
Transparency透明计划不仅能在商品上架Listing前做到主动拦截假货跟卖,还具备“一站加入,十站通用”的优势。卖家只需在任一亚马逊站点完成品牌注册R标(非TM标),即可按需选择ASIN加入保护,助力实现多站点、多ASIN灵活布局。
即刻加入的新用户,还可享受0成本试用1.000个免费代码的专属福利,助您提前稳住旺季主动权!
如果您还未加入,现在正是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