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4月份工业产出增速高于预期,凸显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韧性。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迅速缓和后,一系列数据提振了人们对经济增长的乐观情绪。
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4月份零售额同比增长5.1% ,低于路透社分析师预估的5.5%。上个月零售额增长了5.9%。
此外,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虽然较3月的7.7%有所回落,但仍高于路透社预估的5.5%增幅。这一数据表明,美国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并未如先前预期的那样严重。
图源:路透社
出口增幅超预期,
关税风浪中增长5.6%
国家统计局表示:“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进一步稳固。”
今年前4个月期间,中国包括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4月份的城镇失业率为5.1%,较3月份的5.2%有所下降。这一时期正值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此前有经济学家警告称,中国可能会面临大规模的失业问题,但数据再一次推翻了该观点。。
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在周一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外贸克服困难,保持了平稳增长,彰显出强大韧性和国际竞争力。”他进一步指出,贸易紧张局势的缓和将对双边贸易的增长以及全球经济的复苏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经济学家们警告称,尽管短期内存在休战的可能性,但特朗普政府不可预测的执政风格,仍旧可能给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蒙上阴影——30%的附加税率仍然在现行关税之上施行。
经济学人智库资深经济学家徐天辰表示:“4月的经济韧性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财政支持的‘前置发力’。”此前本月公布的中国出口数据也强于预期,经济学家认为这得益于出口商调整货运路线,以及在特朗普加征关税导致全球贸易格局重组的背景下,各国对中国原材料采购的增加。
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出口增幅超过预期,货物进出口总额38391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增长9.3%,保持了较快增长。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增长抵消了对美国出口的大幅下降。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5%,进口下降4.7%。
关税大幅回调刺激被压抑的出口浪潮,
集装箱订舱量激增277%
月初,中美双方成功在瑞士举行经贸会谈,标志着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大幅降温。双方达成一致,相互取消91%的关税,90天内暂停24%关税,为双方进一步磋商并达成更为持久的贸易协议创造了条件。
贸易休战之际,关税对经济造成的损失已越来越难以忽视。中国4月份工厂活动降至16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新出口订单指标跌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工业产出数据形成鲜明对比。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Lisheng Wang在最新数据发布后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企业在90天窗口期结束前集中向美国出口的货物,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对中国的出口和工业产出产生积极的支撑作用。
华侨银行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宏观研究主管Tommy Xie周一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各项指标显示,关税休战后,集装箱订舱量出现显著增长。据集装箱跟踪软件提供商Vizion的数据,截至5月14日的七日平均订舱量相较于5月5日当周激增了277%。
高盛上周将中国今年出口额增长预测从下降5%上调至0%,并预计2025年经济增速将从原先4.0%的基线水平提升至4.6%。
然而,Wang警告称,“短期增长动能”可能以“回补效应”为代价,呼吁出台更多宽松的政策措施以稳定增长、就业和市场情绪。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旨在提振各行各业的消费、帮助受影响的企业应对美加征关税冲击并促进就业。
本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