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4日中国海关统计的最新数据,上半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达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占全国总值51.8%。
从今年上半年的海关数据来看,中国企业的出口额仍在增长,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国家,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一份来自高盛的报告揭示了国内市场的环境:产能严重过剩
虽然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都在做产品出海,但是国内的的产能过剩实在是太严重,图中显示,即使我们已经有30%以上的产能出口了海外,但是未出口的企业仍然保持在50%以上,侧向证明,目前还是很多中国工厂在国内疯狂卷单价压缩利润,也因此出口成了越来越多企业必须考虑的出路。
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一些很明显的问题
回款周期长:基本都在3-6个月夸张的甚至能有1年的周期,在现在这种大环境下,工厂需要承担的风险过于大
订单稳定性差:国内需求外溢过于严重,导致稍微有一个工厂的价格比你低,你的客户就会被抢走了
产品更新迭代:国内大部分追求多花样多选择,过度内卷,还需要专门有一个研发团队,成本大大提高
利润低:平均利润只有10%,而且内卷严重,你不卷,你的同行就卷你
而海外呢?
先款后货:海外的交易流程和国内不一样,流程基本是30%定金+70%尾款,不存在国内赊账的情况,现金流优先
合作周期长:由于地区的特殊性跟海外工厂少,他们一旦确认合作,短则3-5年,长则10年,不会出现国内这种低价就换工厂的情况。
利润高:平均利润高普遍在20%-40%,一些高客单价和定制产品利润更能高达50%
政策支持:出口退税13%,各种补贴优惠
大白话,中国市场拼的是极致低价,海外市场拼的是品质有保证、钱不是问题。
说到海外市场,很多人潜意识肯定是东南亚、中东等市场。下面这张图也许你会有更清晰的认知
数据上看,非洲、东南亚、中东、南美洲这些市场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过去那边开发了,现在过去,你只是换个地方继续卷而已,跟在中国卷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但最下面的两个地方,中亚五国和俄罗斯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性价比最高的海外市场。
几个核心理由
政策空间更大:对中国的产品开放度高,没有欧美那样的制裁壁垒;多数为资源型国家,工业体系不完整,轻工业占比只有15%,日用品、工业品、消费品严重依赖进口;与中国签有大量双边协定,关税、结算体系更友好。
替代性更强:说实话,在俄乌事件还没发生之前我们是完全做不了这些国家生意的,在俄乌发生之后,西方企业大量撤离,中国制造成了不可替代的救命稻草;中国机械、电气设备、建材在俄市场市占率一路提升,特别是在机床方面,份额由20%涨至80%。
中亚红利期:过去几十年中亚五国市场几乎完全被俄罗斯控制,想要绕过俄罗斯做生意几乎不可能。但这两年因为俄乌事件,出口通道不得不重新开放,中亚五国这个轻工业不足15%,90%以上的日用品、工业品、消费品都依赖进口的蓝海市场成了这两年外贸市场的香饽饽。
外贸生态成熟:本地客户跟其它国家的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习惯参加展会和用独立站进行采购,付款方面可以直接进行卢布与人民币直接结算,汇率和风控都十分稳定。
这几年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国内市场确实越来越难做了,内需疲惫、价格内卷、利润压缩,部分企业在2025年上半年就已经扛不住了...
出海不是想搏一把,而是国内的局面,已经不给企业原地等订单的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