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万圣节,欧美家庭的门口总会出现橙色的南瓜灯,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和邻居们的惊叫。而在今年,这个场景被一颗“会唱歌的南瓜”彻底刷新了想象力。
Jabberin’ Jack 12″ Animated Talking & Singing Pumpkin不仅在TikTok上刷屏,更在短短30天内创造了500万元的成交额,成为万圣节前的现象级爆款。
图源:kalodata
随着万圣节临近,这款集装饰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产品将在9-10月迎来销售高峰。其成功不仅是个例,更为跨境电商卖家提供了今年万圣节选品的策略思路。
在每年的万圣节消费清单上,南瓜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符号。
但在2025年,这个“老面孔”却玩出了新花样,硬生生把一个传统装饰品变成了全球社交平台的流量黑马。
在亚马逊美国站,“会唱歌的南瓜”一度冲上万圣节装饰类TOP3.毛绒互动玩具新品发布类排名第一;在TikTok Shop上,它连续数周登上节日畅销榜。
图源:Amazon
从市场分布来看,美国依旧是最大消费池,占比超过六成,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紧随其后。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法国等欧洲市场,这款南瓜的销量增幅超过40%。
这意味着,万圣节消费正突破传统的“北美文化圈”,逐渐演变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符号。
TikTok无疑是这场爆发的“引爆点”。话题 #singingpumpkin 的播放量已突破18亿次,相关视频互动量接近5000万,大量用户自发创作UGC内容。
图源:TikTok
如果说万圣节是一场全球性的“情绪狂欢”,那么“会唱歌南瓜”就是其中最亮眼的那顶小丑帽。它的走红,背后是消费心理与内容传播的双重驱动,让一个传统的节日符号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1、情绪价值进化
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万圣节相关支出达到124亿美元,其中装饰类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这说明消费者愿意为节日氛围和情绪体验持续买单。
在过去的万圣节,南瓜灯一直是装饰清单上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它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背景符号”。如今,这款动画南瓜却凭借拟人化的设计,完成了从“物”到“人”的进化。
2、差异化记忆点
在琳琅满目的装饰品中,“会唱歌南瓜”用声音打破了沉默。它不仅让人“看”见节日,更让人“听”到氛围,从视觉符号拓展为多感官体验。
更重要的是,这种互动并没有设置复杂的门槛。产品采用了一键启动的设计,用户无需额外的应用或繁琐的操作,就能让南瓜立刻“活”起来。
很多消费者甚至在节日之外也会开机,让它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产品预设的多首歌曲和短语,也为用户创造了恰到好处的个性化选择,增强了使用过程中的“掌控感”和新鲜感。
图源:Amazon
3、社交传播的加速效应
如果说情绪和互动是产品的内核,那么社交传播则是它爆发的引擎。
从设计之初,它就深度契合了 TikTok 等短视频平台的传播逻辑。只需一段15秒的小视频,就能完整展现它的核心卖点。这种低创作门槛,直接催生了海量的用户原创内容。
更重要的是,分享一段南瓜唱歌的视频,不仅是展示产品,更是在社交圈里传递“有趣”、“潮流”、“会玩”的个人标签。这种无形的价值强化了用户的主动分享动机,让传播形成了滚雪球般的裂变效应。
此外,产品的发布时机也踩准了节日热潮。伴随 #Halloween等话题在八月中旬开始预热,这只南瓜正好搭乘了节日流量的快车,迅速完成了从商品到文化符号的跨越。
眼下,节日消费逐渐从“买个气氛”走向“买个体验”,单一的静态装饰已难以满足用户的期待。尤其在社交媒体推动下,能动、能演、能被分享的产品更容易引发二次传播,成为真正的爆款。
如果说“会唱歌的南瓜”为节日装饰品树立了一条可复制的爆款公式,那么近两年的市场案例,则像是对这条公式的多元演绎。
在北美,Home Depot 的12英尺巨型骷髅“Skelly”几乎成了万圣节的“节日标配”。
从最初的静态庭院装饰,到后来升级为能通过 App 控制眼神、语音和动作的“Ultra Skelly”,在每年的“Halfway-to-Halloween”等预售活动中迅速售罄,连配套的“Skelly Dog”都一度断货。
媒体评论它“年年火爆、年年缺货”,社交平台上的用户更是乐此不疲地晒出自家庭院布置,把 Skelly 塑造成了万圣节的符号性存在。由体验感、稀缺感与社交传播共同叠加,这个系列成功建立起了爆款的闭环。
图源:homedepot
而另一端,Target 的“Lewis the Pumpkin”则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它并不是以夸张体量取胜,而是通过拟人化设定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身高8英尺的会说话南瓜Ghoul,零售价180美元;而35美元的迷你款,则精准切入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产品上线后每次都伴随着“售罄”话题,TikTok上 #mynameislewis 的播放量突破2360万次,不仅让它成为节日必备,更演变为网络现象。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在二级市场上,Lewis的转售和加价现象屡见不鲜,供不应求被进一步放大。
图源:target
静态的装饰品正在逐渐被动态、互动、具备内容传播潜力的产品所取代。
对跨境卖家而言,未来的选品不再是单纯比拼外观新奇,而是要在互动性上做加法、在社交传播上做放大,并根据不同价格区间形成组合策略。
低价段跑量靠话题,中价段放大设计与社交属性,高价段则用沉浸感和稀缺感收割核心玩家。唯有这样,才能在节日经济的赛道中持续捕捉下一个“会唱歌的南瓜”。
而随着年终旺季的到来,万圣节只是拉开了购物热潮的序幕。
终章爆款可能不再是最炫目的装饰,而是最能触动人心、激发分享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