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小额包裹免税红利彻底终结!一场从美洲蔓延至亚欧的税改风暴,正在给TikTok跨境电商划下明确的“下半场”分界线。
11月6日,当泰国海关总署宣布将于2026年1月全面取消1500泰铢以下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时,跨境电商行业再次感受到全球税收紧缩浪潮的寒意。
从美洲到欧亚,全球税收紧缩浪潮正加速蔓延。据TKFFF不完全统计,2025年已有10国密集收紧小额包裹税收政策,曾经支撑跨境电商高速增长的“小包免税”红利,正在快速退场。
TikTok卖家靠低门槛小包直邮赚差价的时代彻底落幕,行业竞争的核心,正从“谁能蹭到政策红利”转向“谁具备本地化运营能力”。海外仓布局、合规申报流程、多元市场开拓,将成为接下来决定卖家生死的关键。TKFFF将为您剖析行业逻辑与破局路径。
美国800美元、欧盟150欧元、智利41美元、墨西哥50美元、越南290元人民币——这些曾经的免税门槛被逐一取消,意味着无论商品价值高低,跨境直发均需缴纳全额税费。

图: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国家/TKFFF整理
1、北美地区
美国市场的税改率先撕开缺口,成为全球跨境电商关注的焦点。5月2日,美国取消针对中国及香港地区小额包裹免税待遇;8月29日,美国进一步暂停800美元以下进口包裹的免税待遇,所有入境小额包裹需缴纳全额税费。此后,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需额外支付10%-30%的费用,许多小包卖家就被迫暂停业务乃至退出美国市场。

2、欧洲地区
7月,欧盟取消150欧元以下商品免税,所有进口品缴15%-27%增值税;2026年境外直邮包裹收2欧元处理费(本土仓仅0.5欧元);2028年强制注册IOSS,未合规将清关阻断。

图片来源:网络
据《卫报》报道,英国计划在11月26日预算案中宣布取消针对价值不超过135英镑(约180美元)进口包裹的关税豁免。业内专家称,该政策漏洞每年造成6亿英镑(约8亿美元)税收损失。

图片来源:外媒报道
3、亚洲地区
7月起,印尼将跨境电商增值税税率从10%上调至15%,并要求所有跨境平台实施税务登记和代扣代缴制度。
2月18日,越南取消针对进口价值100万越南盾以下商品的增值税免征政策。

越南考虑对进口商品加征进口税 图源:cafef.vn
泰国海关总署署长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将取消单价低于1500泰铢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届时所有通过网络平台订购的商品将从第一泰铢起征收进口关税,不再设有任何豁免。

马来西亚:目前对500马币(约合760元人民币)以下的包裹仍保留免税政策,但存在特殊限制:若货物经新加坡转运,且申报价格低于400新元(约合2100元人民币),必须提供原产地证明,否则需按马来西亚标准补缴税款。
日本则计划从2026年起取消1万日元(约合495元人民币)以下商品的消费税豁免,要求平台代为缴纳10%的消费税,目前该方案处于立法讨论阶段。据统计,Temu、SHEIN、速卖通、TikTok等跨境平台,在中国发到日本的小包总量中占比至少超过65%。

4、拉美地区
10月25日起,智利将取消41美元以下包裹增值税豁免,0-500美元跨境直发订单需由买家预缴19%进口增值税,新规覆盖所有平台,旨在打击逃税、平衡跨境电商与本地零售竞争。

图片来源:mundomaritimo.cl
8月15日,墨西哥将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从19%大幅提升至33.5%,覆盖所有低于50美元的包裹。

图片来源:EL FINANCIERO
2024年8月1日,巴西取消“小额免税政策”,开始对低于50美元的跨境包裹征收20%进口税,50–3000美元的包裹税率则达60%(可减免20美元进口税)。
据了解,“小额免税”制度始于1938年,最初是美国政府为了方便旅客携带纪念品回国,减轻美国海关的负担。在过去十年里,它曾被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充分利用,转化为一条绕过传统贸易壁垒的高速路。

2018年中美贸易战后,“低价直邮+小额免税”成为中国跨境电商的主流打法,带动美国小额包裹量从1.38亿件飙升至13.6亿件,中国对美小额出口额也增长十余倍,从53亿美元增长至660亿美元。
而TikTok Shop 的崛起,离不开全球小额免税政策的窗口期。2021 年TikTok Shop上线时,美国800美元、欧盟22欧元、东南亚多国100 美元以下包裹可免税,催生了卖家拆单伪装个人包裹的“低价爆款”模式,越南2023年每日400 万 - 500万单跨境免税包裹中,TikTok Shop 占近三成。

越南电商市场份额分布 图源:The Investor
2024年成为双方关系的转折点。随着多国密集收紧免税政策,TikTok Shop的运营根基受到直接冲击。美国市场首当其冲,2025年8月29日正式取消800美元免税额度,叠加中美关税互加政策影响,平台3C类目订单量短期内下滑 25%。
为应对危机,TikTok Shop 迅速启动“物流模式升级计划”:在越南、美国等核心市场加速海外仓布局,将跨境直发转变为“本地仓发货”,不仅规避了关税风险,还将物流时效从15-20天缩短至72小时,物流成本降低40%。
2025年,平台进入“强合规”阶段。中国市场要求平台报送卖家涉税数据,年销500万元以上卖家需登记为一般纳税人;欧盟要求卖家提供 VAT 税号及 IOSS 登记。
小额包裹免税取消后,卖家呈现两极分化:部分卖家出单量增长40%,但更多小包卖家陷入困境,直言政策不恢复则难以维系。
税收红利消退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凸显。过往市场洗牌中,总有卖家顺势突围,其关键在于三大方向的主动调整。
1、供应链重构:应对税改的 “第一道防线”
核心是跳出“跨境直邮”单一模式,转向“本土扎根”的立体布局。
美国市场中,部分平台为规避高额关税,将全托管爆品转向半托管;“整柜海运 + 本地配送”的组合拳,让单件物流成本降低 30%-40%。
欧盟市场聚焦中东欧,波兰、捷克等地仓储成本比德法低 40%,既能快速辐射全欧,还能省去 2 欧元境外直邮处理费。
东南亚市场里,不少企业在越南设集散中心,依托当地关税优惠和陆运网络,配送东盟十国的时效较跨境直邮提升 50% 以上,带动客户复购率上涨。
2、税务合规:政策框架内的 “定心丸”
如果说供应链调整解决物理成本难题,税务合规就是企业站稳脚跟的关键,核心是打破被动申报习惯,转向主动提前规划。如今平台代缴税已成行业常态,合规经营已从 “可选项” 变为卖家生存底线。
为避免权责不清引发税务纠纷,不少卖家提前与平台明确申报责任。例如某家居卖家,通过专业机构梳理各站点税率差异,将德法站(19%-20% 税率)滞销库存调至阿联酋等中东站(5% 税率),既消化积压库存,又使整体税务成本降低超 12%。
3、运营策略优化:商品竞争力的 “加分密码”
据拉美市场的老卖家说,中小卖家都爱用“组合定价”这招,把税率30%的服装和10%的配饰绑成套装卖,整体税负占比能降8%-12%。选品上则向高附加值倾斜,深圳某3C企业另辟蹊径,研发带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智能手表支架,单价较普通款提升3倍,凭借技术优势切入欧美高端市场,利润率上涨25个百分点。
TikTok Shop 的转型历程表明,跨境电商的竞争逻辑已从 "流量红利" 转向 "价值竞争"—— 当政策套利的空间消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将回归到产品创新、供应链韧性和用户体验这些本质层面。
对于企业而言,现在最紧迫的不是抱怨政策变化,而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在没有免税红利的时代,你凭什么赢得全球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