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跨境发布的《2025 汽配品类出海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了全球汽配市场格局与中国企业出海现状,揭示出在全球汽车保有量提升与售后市场扩张背景下,中国汽配产业的出海新机遇与发展路径。全球汽配市场正处于稳步增长阶段,2023 年市场规模约为 5236 亿美元,预计到 2033 年将攀升至 9029 亿美元,2024 至 2033 年复合年增长率达 5.6%,其中 OEM 渠道以 63.4% 的份额成为主要销售途径,售后市场则凭借 36.6% 的占比展现出强劲需求。电商渠道的崛起更成为重要增长引擎,2023 年全球汽车售后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 2510 亿美元,预计 2032 年底将突破 7250 亿美元,近 15.4% 的复合年增长率凸显线上化趋势的不可逆。
中国汽配出口规模持续扩大,2022 年至 2024 年出口总额从 493.3 亿美元增至 567.4 亿美元,2025 年上半年出口额达 295.2 亿美元,美国、墨西哥、日本三大市场合计占出口总量的 33.1%,而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成为出口增量的重要来源。从品类来看,汽车外饰与内饰配件表现突出,2025 年全球汽车外饰配件市场规模估计为 538 亿美元,合金轮毂以 28% 的份额成为热门产品;内饰配件市场价值达 3219.9 亿美元,电子配件因消费者对互联互通需求的提升,占据 31.9% 的市场份额,且售后渠道占比高达 58.9%,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品类切入方向。
不同区域市场呈现出差异化特征与机遇,欧美成熟市场需求旺盛但门槛较高。北美市场汽车产业成熟,美国以 2.8 亿辆汽车保有量和 12.3 年平均车龄催生稳定维修需求,高标认证配件与新能源车相关部件成为核心机会点,但需应对严苛质量要求与激烈竞争;欧洲市场偏爱环保、智能化配件,德国作为最大市场,2023 年汽配市场规模达 315.4 亿美元,CE 认证与环保法规成为企业进入的必备条件。新兴市场则潜力初显,东南亚市场汽配进口依赖度高,低价实用配件更易打开局面;中东市场偏好豪车改装件与高性能轮胎,同时对耐高温、防沙尘配件需求突出;非洲市场则以价格为王,二手配件与基础易损件更受青睐。
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是出海成功的关键,市场可清晰划分为 B 端专业买家与 C 端终端车主两类群体。B 端以中小型维修厂经营者为主,将产品质量与供应稳定性视为核心,首次安装成功率与快速配送是首要考量;C 端则细分出 DIY 爱好者、成本敏感型实用主义者等群体,男性消费者占比更高,同时女性群体对安全配置与实用内饰的需求逐步崛起,80% 的消费者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95% 会在线上比价,移动设备成为决策重要工具。这要求企业在产品定价、渠道布局与服务保障上形成差异化策略。
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既具备优势也面临挑战,传统基础零部件如制动系统附件出口稳健,2025 年上半年车身各类零件出口金额达 49.8 亿美元,但品牌壁垒与技术差距仍较明显,2024 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中国仅 15 家,远少于日本的 22 家与德国的 17 家,且物流成本高、专利合规风险等问题突出。不过,新能源与智能化趋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宁德时代凭借动力电池技术跻身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第四位,2024 年营收达 413.65 亿美元,通过全球化研发与生产布局绑定全球主流车企;扬腾创新则以跨境电商模式突围,旗下品牌 A-Premium 在亚马逊美国站点汽配品类中排名第一,5 年间营收增长 12 倍。
未来,随着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以及 “它经济” 带动的宠物汽配市场崛起,中国汽配企业需摆脱价格战依赖,聚焦新能源部件、智能驾驶系统等高附加值领域,加强研发投入与专利布局,同时针对不同区域市场适配产品与服务,依托电商渠道与全球仓储布局提升交付效率,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位置,实现从 “规模扩张” 到 “价值升级” 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