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球领先的市场资讯与研究机构,英敏特连续十多年发布的全球消费者年度趋势报告,已成为品牌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把握方向的重要指南。在 2026 年的报告中,英敏特指出,地缘冲突、经济波动、气候危机与科技突破正深刻重塑市场格局,消费者的价值观与情绪愈发脆弱且多元 —— 他们既渴望安全感又追求新鲜感,既享受科技便利又担忧信息茧房,这种矛盾心态催生了三大直击品牌战略核心的消费趋势,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考框架。
“警惕算法” 成为 2026 年消费者需求转变的重要信号。曾经作为幕后工具简化生活、提升个性化的算法,如今已演变为塑造消费者身份认同与世界观的强大力量,甚至在部分场景下扭曲认知。消费者在享受算法带来的便捷之余,开始抵制其过度操控,渴望对数字体验拥有更多掌控权,要求品牌将赋能于人置于效率之上。从趋势演变来看,2010-2020 年消费者对算法推荐持乐观态度,而 2020-2025 年矛盾逐渐激化,算法带来的不实信息与生活压力引发质疑。展望 2030 年,便利性与赋能的失衡将愈发明显,不透明的科技应用将失去消费者青睐。数据显示,69% 的美国消费者认为社交媒体算法推荐不如朋友推荐有趣,67% 的德国社交媒体用户感觉博主内容趋同,这意味着品牌若一味追逐算法奖励的 “病毒式传播”,将陷入差异化缺失的困境。真正有远见的品牌,需要跳出算法框架,深入理解消费者情感需求,利用算法加强真实情感连接,而非仅停留于表面的流量争夺。
“年轻不设限” 则折射出全球人口结构与消费观念的深层变革。随着寿命延长与人生重大节点的延迟,传统的生命阶段划分逐渐被打破,“年轻” 的定义不再受年龄束缚,中年阶段的延长让更多人在 “加长版中场人生” 中追求自我实现。2010-2020 年,千禧一代对成年生活的期待与现实差异已推动生命时间线重构;2020-2025 年,过劳与压力促使消费者摆脱年龄相关束缚;到 2030 年,人生阶段界限的模糊将倒逼教育、财务规划、工作模式等领域发生系统性变化。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36% 的加拿大千禧一代优先考虑享受生活、创造回忆而非为退休储蓄,59% 的美国消费者更愿意在奢华体验上花钱而非购买奢侈品牌产品,84% 的 40-65 岁中国消费者认为延迟退休下需更注重体能维持。这要求品牌摒弃 “仅服务青春期” 的传统思维,无论是时尚美容行业迎合多元自我表达,还是金融服务品牌提供平衡储蓄与享受的工具,亦或是旅游品牌设计适配不同年龄段的体验,都需以灵活的产品与服务,陪伴消费者探索流动的人生新篇章。
“情感赤字” 的凸显,则揭示了现代社会人际互动流失的普遍困境。在碎片化社会中,价值观冲突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让许多人退缩到自我封闭的 “泡泡” 中,借助机器避免人际交往以追求效率与安全,导致日常社交的粘合作用不断被侵蚀。2010-2020 年线上生活已引发孤独感与现实脱节;2020-2025 年,政治分歧与生成式 AI 的发展进一步削弱交流的人情味;展望 2030 年,“被注意到” 与 “熟识” 的差距将扩大,浅层关注可能被误读为情感青睐。29% 的美国成年人曾用 AI 聊天陪伴,33% 的日本千禧一代将独处时间视为生活最重要方面,56% 的英国单身者认为线上约会更难找到伴侣,这些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真诚连接的渴望。品牌面临关键抉择:是继续追求极致效率,还是助力重建微连接?从实际案例来看,中国饮料品牌一点点开设宠物友好主题店、美国 Camp No Counselors 为成年人打造社群休闲活动,这些尝试通过宠物陪伴、共同兴趣等场景降低情感连接门槛,证明了关注情绪价值的品牌能与消费者建立更持久的关系。
英敏特在报告中强调,这三大趋势并非孤立存在,其背后是未来五年全球消费市场的长期演变。不同代际、文化、市场对趋势的回应存在差异,中国消费者虽对新科技接受度高,但同样面临算法信任危机;中年群体的消费潜力在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的释放路径也各不相同。对于品牌而言,关键不是寻找 “标准答案”,而是在多样性中找到适配自身的战略路径 —— 既要警惕算法带来的同质化风险,又要抓住 “年轻不设限” 的市场机遇,更要以善意与温度填补 “情感赤字”。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前瞻性的创新与营销,与消费者建立长久而深厚的连接,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