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号,宛如一场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每个跨境电商卖家的心头。
据相关消息透露,在年终业绩冲刺的关键阶段,众多卖家因触碰亚马逊的严格红线而遭受重创。
数据表明,约有5000家中国卖家的店铺疑被亚马逊平台冻结。
在这些被封号的卖家中,不乏年收入破亿的行业巨头,这无疑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亚马逊对违规行为的容忍度正逐渐降低,卖家们稍有差池,便可能面临封号的严峻考验。
据业内人士透露,本次封号事件主要聚焦于以下三种违规行为:
Listing翻新
当销量低迷、差评如潮、侵权风波接踵而至时,部分卖家在尝试了多种运营策略后仍无法挽回颓势,于是铤而走险,选择翻新Listing。
然而,近期众多卖家因频繁提交合并请求或修改产品详情页信息而遭到亚马逊的严厉警告。链接翻新的违规操作,已然违背了亚马逊的既定政策,封号处罚也就在所难免。
违规操控评论
为了提升产品销量和口碑,一些卖家不惜采取违规手段操控评论,如购买虚假好评或恶意操控产品评论。亚马逊对此类行为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并不断升级监管手段。
近期,亚马逊更是将调查范围扩大至网红和社交平台大V,严查他们是否为卖家发布虚假评论,TikTok、YouTube和Instagram等平台也未能幸免。
一旦卖家被发现操控评论,不仅账号会被封禁,还可能面临更为严厉的罚款处罚。
协议3视频认证
近期,不少卖家收到了亚马逊的协议3视频认证邮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特定链接完成视频验证,否则将面临账号封禁的严重后果。
此次视频认证旨在核实卖家所售商品的真伪性和合规性。据一些卖家反映,视频验证过程异常严格,问题细致入微,许多卖家因未能准确回答而导致验证失败。
据悉,验证问题涵盖了法人、账号、产品信息、供应链、店铺运营等多个方面,新老账号均一视同仁,无一幸免。
在这波来势汹汹的“扫号潮”中,一个令人瞩目的典型案例浮出水面。
一位年营收高达2亿元的行业领军人物,其店铺却因一款产品被举报涉嫌虚假版权侵权,在网络星期一促销期间被亚马逊无情封禁。
尽管卖家及时提交了所有必要的发票和供应链证明文件,但亚马逊并未进行进一步调查,直接封禁了账号。
账号被封正值销售旺季,公司业务几乎陷入停滞,每天的销售额损失高达数万美元,累计损失已超过200万美元。
公司内部因此陷入混乱,80%的员工被迫休假,公司前景堪忧。
近期,亚马逊卖家群体正深陷一场由账户整治引发的焦虑风暴。此次整治行动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给众多卖家的业务带来了沉重打击。
对于大多数卖家而言,账号被封不仅意味着销售机会的丧失和库存资金的冻结,更可能对整个供应链造成连锁反应,引发更为严重的财务危机。
若卖家遭遇封号问题,应尽快提供详尽的证明文件,如商品来源证明、供应商资质证明、银行或支付记录等。这些文件将有助于平台更全面地了解卖家的经营状况,从而提高账号恢复的可能性。提供充分的证明文件,往往是解决封号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了规避风险,卖家们必须密切关注亚马逊的规则变化,确保自身经营行为符合平台要求,避免触碰平台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