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白宫发布声明称,特朗普将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凌晨0时01分生效。此外,特朗普对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征收个性化的更高“对等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凌晨0时01分生效。
4月7日,全球金融市场迎来“黑色星期一”,美股期货暴跌,欧洲、亚洲股市纷纷大幅下挫,原油、重金属、加密货币等资产也遭受重创。
此前,特朗普已经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累计攀升至20%,若再加上“对等关税”政策的34%,美国今年对华加征的关税将上升至54%,无论是直邮模式还是海外仓模式模式,对卖家来说成本都将显著增加。
“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上涨带来的产品涨价几乎板上钉钉,价格上涨意味着中国供应链的价格优势被削弱,出海商家可能面临订单量的大幅减少。
曾经,为应对美国可能对华加征的高关税,不少中国企业选择将供应链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然而,东南亚也未在此轮风波中幸免——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热门建厂地,如印尼、泰国、越南均被征收超过30%的对等关税。有出海企业表示,“去越南等地建厂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尤其是去年过去的”。
面对超预期的关税加征,中国出海企业,特别是重点布局美国市场的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但经过理性分析后,我们认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当地时间4月2日,除了“对等关税”政策,特朗普还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这个命令对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影响更大——将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2日凌晨开始,终止对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进口的小额包裹的免税待遇。
此前,特朗普于2月1日签署行政令,取消了美国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货物的“最低限度”关税豁免(T86模式),政策于2月4日正式生效。但由于美国海关系统不堪重负,导致数百万包裹积压,特朗普政府被迫在2月7日宣布暂缓执行。
最新的行政命令指出,所有通过国际邮政网络发送的价值在800美元或以下、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条件的货物相关邮件,需缴纳其价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2025年6月1日后增至每件50美元)。这将取代任何其他关税,包括先前命令规定的关税。
800美元的金额范围涵盖了中国跨境电商小包的绝大多数类目,TEMU、SHEIN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早期正是凭借T86模式在美国市场实现了迅速扩张,如今各个跨境平台的全托管业务也主要依赖这个政策——对于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型中国企业而言,借助T86模式更容易将商品销售到美国市场。
然而如果小额豁免政策取消,也将意味着T86清关模式失效,直邮跨境电商卖家可能将面临更长的处理时间、更高的申报成本以及更复杂的流程,产品价格优势也将随之消失。
业内普遍认为,依赖直邮的铺货型卖家及低利润卖家将面临较大风险,转型迫在眉睫。
阿里国际站总裁张阔曾表示,“当T86取消之后,跨境小包裹的形态很难存在,海外卖家有大量现货需要放在当地再进行零售或转售,从中长期看,海外仓比例会增加”。
不可否认,最新的关税政策落地后,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中国企业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全球化布局。
然而,美国仍是众多出海企业的主要市场。从供需两侧的基本面来看,目前尚未发生重大变化——在需求端,美国市场的需求依然存在,且很大一部分是刚性需求;在供应端,中国智造依然是全球最高效的供应链,即便存在关税风险,销量的增长仍是主要趋势。
对于产品力相对较弱的走性价比路线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说,过度依赖某一市场或物流模式本身就潜藏着巨大风险,目前最稳妥的方式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积极开拓多元市场。
而对于品牌出海企业来说,短期内来看是挑战,长期来看则有望促进整个行业的重新整合与升级,进一步激发中国出海企业的创新与合作——在过去,很多中国企业认为跨境电商是一个充分竞争、低门槛准入的市场,未来随着T86模式的取消,跨境电商门槛将会抬高,出海企业需要从单纯的“低价出口”转向“品牌出海”的高附加值策略。
品牌溢价与品牌黏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税务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同时也倒逼企业更关注如何升级产品,提供更优质的功能和服务。在品牌力与产品力的双重加持下,即便产品价格高于关税增长的幅度,销量依然可以保持增长。
此外,对于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来说,赴美建厂深度融入美国本土供应链,降低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也将有利于持续放大市场竞争优势,打造出属于自身的护城河。
在过去多年里,中国是传统的外贸强国,无论是产品出海,还是品牌出海,甚至是供应链出海,中国出海企业都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果关税政策能够逼迫中国企业不再局限于跨境贸易或跨境电商,将供应链进行全球布局,本质上并非坏事。
“关税是成本数字,全球化却是生存的哲学”,更加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将有助于中国企业打造更强的韧性以及更高效的全球化管理能力,最终更好地把握全球市场机遇。
当逆风成为常态,唯一的选择是成为更强韧的帆。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