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 选品的两个经典方法:Best Seller二阶递进选品法,优秀店铺交叉复制法。
第二: 选品的底层思维:刚需制胜(站在消费者角度换位思考),田忌赛马(站在竞争对手角度换位思考),远离侵权(站在平台角度换位思考)。
第三:选那些你熟悉的产品,或者感兴趣并且愿意花时间去了解的产品;
第四: 前期建议做那些刚需偏冷门的产品,所谓刚需就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性的需求,大于其对产品的外观,颜色,款式等外在属性的需求,所谓偏冷门是指小类目TOP1的日销量是50~150单;
第五:关注产品的重量和体积。这跟头程物流费,入仓配置费,FBA配送费,仓储费,多渠道配送费,弃置费,批量清货费等都息息相关,要利用好亚马逊后台的万能搜索框,快速查询亚马逊各项费用及规则,最好是从亚马逊后台把所有费用都整理到表格中,方便快速计算。
第六:了解产品是否需要认证。比如说美国站
(1). 针对纽扣电池或者含纽扣电池的产品需要GCC认证和UL4200测试报告。
(4). 针对具有无线发射功能的产品需要FCC ID认证等。
如果工厂有这些认证资料最好,如果没有,就自己花钱找服务商做正规的认证;
第七:至于你要选客单价多少钱的产品,也要看你的资金和能力了,像我这种没钱的小白,前期做一些客单价低的产品可能更合适些,虽然利润可能低一些,同样风险也低呀,同时锻炼运营能力,等整个流程打通了,各项能力提升了,再选择一些高单价的产品,高单价通常意味着高利润,但是高利润的同时也意味着高风险,但是能力与风险成反比,那就好好提升能力;
第八:做市场调研很必要 选来选去终于找到个相中的产品,那就要落实到亚马逊前台的数据上来,20+竞品选择,竞品选择四维度,竞品分析六要素,竞争对手是最好的老师,凡是你没有想到的没有做到的,竞争对手都帮你做好了。
第九:发出去的货物要全检,至少前几批货物要全检,如果足够用心,所有批次的产品都全检。
第十: 统计产品采购成本,头程物流成本,FBA配送费用,佣金,计算你的盈亏平衡点,然后再根据你的竞争对手的价格设置价格,这样可以计算出这个品现在卖这个价挣不挣钱,如果不挣钱,你有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你前期一段时间的亏损,把排名打上去。
第十一: 什么样的品好打造,一句话,“利润足够高的产品好打造”,还有就是,如果当你的价格实在提不上去而你又非要打造一个产品的时候,你可以从成本端考虑,看能否降低成本,魏老师说,省一块钱往往比赚一分钱更容易。
第十二:如果前期选择做低单价的产品,那优先选择那些可以做成“小号标准件”的产品,所谓“小号标准件”就是产品厚度可以做到1.9cm以下。
第十三:如果选低单价的成本,优先选择售价在$9.99就有足够的利润的产品,因为售价在$10以下,可以享受低费率,所谓低费率就是说,同一个产品,售价在$10以下,比售价在$10以上,FBA费用可以节省$0.77.
第十四:还有既然选择低单价的产品,那最好要控制产品的重量,量化指标参考是,采购价格在¥5以下,重量控制在60g以下,采购价格在¥10以下,重量最好控制在130g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