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全球园艺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2亿美元。据行业预测,到2032年该领域将攀升至3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4%。
在这片快速增长的蓝海中,中国品牌Yarbo凭借“模块化庭院机器人”成功撬动了欧美市场,2024年新品预售单月锁单破亿元,开售当日订单破200万美元;2025年初再获2亿元战略投资,累计融资超6亿元,稳居全球庭院机器人赛道融资榜首。
这家深圳企业用十年时间证明了,中国智造不仅能解决“西方痛点”,更能定义市场规则。
图源:网络
资料显示,深圳汉阳科技成立于2015年,创始团队集结了华为、德国宇航局等顶尖企业的技术精英。
彼时,北美家庭面临一个长期痛点:每年超5000万台传统扫雪设备因低温故障频发,而70%的雪区家庭需在降雪后4小时内清理积雪,否则面临罚款。
创始人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以扫雪机器人Snowbot切入市场,经历8年技术迭代,于2022年正式推出模块化庭院机器人Yarbo。
其独创的“1主机+N模块”架构,可通过更换配件实现扫雪、割草、吹落叶等20余种功能。
图源:Yarbo
为验证产品匹配度,Yarbo品牌登陆Kickstarter众筹,创下1小时破百万美元、总筹346万美元的消费机器人众筹纪录。
此后,Yarbo品牌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24年5月其新品全球预售首月锁单量近亿元,6月在德国科隆园艺展首秀引发欧洲经销商抢购;2025年B轮再获2700万美元融资,预计全年销售额增长400%。
如今其扫雪模块专利增速全球第一,成为该垂直赛道首家实现商业化的消费级品牌。
图源:Kickstarter
Yarbo品牌能在海外市场爆火,多平台布局营销功不可没。他们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根据每个平台的特点和用户的使用习惯,讲好同一个品牌故事。
1、TikTok
在TikTok这个以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为核心的平台上,Yarbo品牌没有停留于功能参数的罗列,而是将产品深度植入北美家庭的真实生活场景中。
Yarbo品牌官方账号通过展示产品在草坪、庭院等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情况,以及产品操作演示、功能展示等内容,让用户直观感受产品优势,为品牌建立起专业、实用性强的形象。
截至目前,该账号累计获得6.52万粉丝,总播放量超2480万,近30日涨粉2400.
图源:TikTok
近期,该账号也开始通过直播进一步拓展流量。
根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在近30日共开设了5场直播,人数从最初的两千人左右逐步增长,到7月10日达到1.2万,初步验证了其直播策略的用户吸引力。
随着直播效果的不断显现,未来Yarbo品牌有望在TikTok平台上持续吸引大量流量,为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推广带来更积极的影响。
图源:TikTok
除了自营账号建设外,Yarbo品牌也会与那些有相关专业知识的TikTok达人进行合作推广,通过达人的影响力和专业解读,进一步扩大品牌在平台上的传播范围。
例如TikTok达人@electric_rev,通过对机器人进行详细的拆解分析,用科普工作原理的方式对产品功能进行突出展示,最终该视频获得了330万播放量,为品牌带来了极大的声量。
图源:TikTok
Instagram和Facebook则是Yarbo品牌构建用户社区与激发参与感的关键阵地。
针对庭院设备低频消费、高决策门槛的特性,品牌设计了“雪季挑战”这类轻互动活动,邀请用户分享自家院落被Yarbo庭院机器人打理前后的对比图,参与者可抽取模块配件。
此举不仅显著拉升了品牌帖文转发率,更推动用户从旁观者变为内容共创者,毕竟真实的庭院场景和体验效果,远比广告更能消解潜在用户的疑虑。
图源:Instagram
3、独立站
独立站作为品牌的“自留地”,作用远不止于成交。
Yarbo品牌通过精细运营实现了月均46万的访问量,其中36.85%是用户直接输入网址或收藏访问,这类直接访问的比例在消费品牌中并不常见,反映出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和粘性正在形成。
图源:similarweb
独立站内容建设上也极具策略,面向北美用户时,重点渲染-30℃极寒下的稳定表现,直击暴雪地区居民最深的生存焦虑;面对欧洲用户,则强调AI避障技术如何保护草坪上的小动物,精准呼应欧洲社会强烈的动物保护意识。
这种基于地域差异的内容定制,使自然搜索流量占比提升至29.92%,尤其像“robot lawn mower”这类高价值关键词的优化,持续为品牌输送精准的目标客户。
图源:similarweb
回过头看,Yarbo品牌的全域营销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即让用户在不同平台、不同触点,都能看到这个产品如何融入并改善他们的生活。
这种多触点协同、分层渗透的策略,不仅让一个初创品牌在巨头盘踞的庭院市场站稳了脚跟,也为其他高客单价硬件品牌提供了一种可以参考的多平台布局与用户沟通方式。
对于志在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在复杂的海外市场环境中,构建一个覆盖线上线下的、统一且富有吸引力的用户体验网络,比押注单一渠道更为可靠和持久。布局的广度与协同的深度,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