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短剧市场自 2023 年下半年起步后,便展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2024 年内购收入已迅速扩大至 15 亿美元,2025 年第一季度内购收入进一步增至 7 亿美元。若按照 2025 年第二至第四季度保持 20% 季度环比增长的假设推算,2025 年全年内购总规模预计将达 38 亿美元。从长期发展来看,随着产业链不断成熟,海外短剧市场空间有望超越 2024 年 242 亿美元的海外电影票房规模,且在 DAU(日活跃用户)和 GMV(商品交易总额)上具备超越 Netflix 的潜力,这背后离不开其三大核心优势:更低的 “注意门槛” 让用户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轻松观看,单集 1-2 分钟的时长完美契合现代生活节奏,DAU 理论天花板介于 TikTok 和 Netflix 之间;更高的 “变现效率” 通过 “按集解锁” 的付费模式刺激用户冲动消费,部分海外中产女性用户为一部短剧花费可达几十美元,单用户变现效率(ARPU 值)有机会超越 Netflix 的订阅制;更灵活的 “生产模式” 则采用互联网逻辑,制作周期短、成本低且能及时根据市场反馈调整,如美国短剧单部制作成本约 15-20 万美元,7-10 天即可完成拍摄,头部爆款短剧收入能超 500 万美元,投资回报率(ROI)要求达 200% 以上,通常 60-90 天可回本。
需求侧方面,海外短剧 DAU 的增长主要依赖三大驱动力:人群拓展上,市场正从早期聚焦北美女性用户,逐步向男性用户群体探索,ReelShort 美国市场 iOS 端男性用户占比已有所提升,平台通过推出科幻、悬疑、竞技等更契合男性喜好的题材,挖掘 “他经济” 蓝海;国家 / 地区渗透上,北美作为核心市场,2025 年 5 月贡献了全球约 48% 的内购收入,现象级爆款《The Divorced Billionaire Heiress》以约 20 万美元成本实现超 3500 万美元收入,同时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下载量快速增长,印尼、巴西、墨西哥 2025 年 5 月下载量分别占全球 14%、11%、7%,平台针对这些地区用户付费能力较低的特点,积极推广免费 + 广告(IAA)的变现模式;IAA 模式推广上,相较于高客单价的 IAP(应用内购买)模式,IAA 模式通过 “看广告解锁剧集” 大幅降低用户体验门槛,既能覆盖价格敏感的年轻用户或低收入群体,又能在新兴市场快速积累用户基数,参考中国经验,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中 IAA 模式占比已从 1 月的 11% 攀升至 10 月的 50%,海外市场 IAA 模式增速同样较快,未来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供给侧当前面临的核心矛盾是有效产能 “稀缺”,2024 年海外本土剧年产能仅约一千部,远低于国内超 4.5 万部的规模。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人才瓶颈上,兼具短剧叙事逻辑与本土文化理解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北美稳定出片的短剧团队仅 20-30 个,且好莱坞顶级制作人才对短剧预算兴趣较低;工作时长限制上,美国影视行业从业者每日工作时间通常不超过 12 小时,超时需支付额外时薪,导致制作效率低于国内;IP 储备真空上,海外缺乏类似中国网文的庞大 IP 库,剧本创作需从头验证,风险与成本更高。为突破产能瓶颈,行业正积极探索多种路径,如借助 2023 年好莱坞编剧和演员工会大罢工的契机吸纳专业人才,整合 “中国大脑 + 美国执行” 的团队模式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尝试 “出海短剧国内造”,利用国内成熟工业体系降低成本,ReelShort 的产能便从 2023 年下半年的周均 1 部提升至 2025 年 6 月的周均 6 部,2025 年预计上线 300 部左右原创短剧。
竞争格局方面,海外短剧市场目前仍处于蓝海阶段,中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200 多款海外投流短剧 APP 中,中国企业占比达 80% 以上,前 10 名中中国企业可能占 8 家以上。市场份额呈现高度集中态势,2025 年 5 月美国短剧内购收入排行榜中,ReelShort 占比 33%,前三名合计占比 64%,前五名合计占比 74%。当前主要玩家可分为不同层级:头部双雄 ReelShort 与 DramaBox,前者深耕北美市场,以原创内容和 IAP 模式为主,后者聚焦新兴市场,凭借译制剧和 IAA 模式快速扩张;第二梯队如 GoodShort、ShortMax 等,在特定题材或区域市场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头部仍有差距;此外,TikTok 推出免费短剧应用 Melolo、昆仑万维布局多款 APP,以及日本、巴西等本土势力入局,也为市场带来新的变量。长期来看,市场终局或从 “百家争鸣” 走向 “一超多强”,具备全产业链闭环、高效产能体系的企业有望成为领导者,流量巨头、区域模式霸主及垂类深耕者将共同构成市场多元竞争格局。
盈利前景上,海外短剧平台当前普遍处于高投入的战略扩张期,成本结构以买量成本为主导,约占收入的 50%,其次为内容成本和应用商店 15%-30% 的渠道费用,部分企业如 FlexTV 母公司 MPU 2024 年因 63% 的高销售费用率陷入经营亏损。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市场从 “拉新” 转向 “留存”,平台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用户主动搜索带来的自然流量将降低对外部买量的依赖,同时庞大的内容库将产生复利效应,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成本结构将不断优化。参考 Netflix 的发展路径,其经历长期投入后营业利润率稳定在 15%-22%,海外短剧行业长期净利率有望回归 15%-20% 的合理区间,实现从 “烧钱换增长” 到 “稳定利润率” 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