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盛于 2025 年 9 月 11 日发布的《全球贸易地图:80 张图表带你实时洞察》报告,以 “近实时绘制全球贸易图景” 为核心目标,通过整合 IMF Portwatch 与联合国全球平台的集装箱贸易数据,构建了更庞大、高频的贸易数据集,为全球贸易格局分析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该数据集依托全球 9 万艘船舶的卫星捕捉信号,每周生成超 2.5 万个数据点,能够在约一周的滞后时间内,清晰呈现各区域集装箱进出口量变化及全球贸易整体动态,而 “全球贸易 80 张图表” 系列至此也已迈入第 17 个年头,数据的时效性与质量在多年迭代中持续提升。
从全球贸易整体表现来看,2025 年三季度呈现 “增速放缓但区域分化” 的特征。截至 9 月初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全球贸易同比增长 3%,虽低于年初至今 4% 的增速,但除美国外的主要区域均保持较强韧性 —— 美国作为唯一在 8 月出现同比下滑的主要区域,其贸易疲软态势与前期备货前置、库存调整趋势相关,预计年末前仍将持续软化。支撑全球贸易韧性的核心力量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强劲表现,中国出口年初至今同比增长 5%,显著高于全球贸易 4% 的同比增速,且出口流向呈现鲜明特点:一方面,中国对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主导地位持续巩固,在 “去全球化” 讨论升温的背景下,成为稳定全球贸易格局的重要锚点;另一方面,欧洲自中国的进口量持续增加,而对中国的出口则相对疲软,欧元对人民币年初至今超 10% 的升值幅度,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贸易流向的不平衡性。
2025 年下半年货运市场的细分领域表现各异,海运与空运呈现不同的增长轨迹。海运市场方面,三季度货运量同比增长 3%,其中亚 - 欧航线与南北航线贡献主要增长动力,成为拉动海运市场的关键;而与美国相关的航线则表现不佳,叠加计划于 10 月实施的针对中国建造船队的 USTR 服务费政策,可能进一步增加美国进口成本与流程复杂度。展望年末,受需求放缓、运力供给增加及季节性不利因素影响,集装箱运价大概率将持续下滑。空运市场则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三季度截至 8 月同比增长 3%,运价整体保持稳定,部分得益于航司对运力的更严格管控,以及科技产品运输需求的稳健支撑;不过,考虑到当前库存水平较高、海运运力过剩,且美国全球小额免税豁免政策已于 8 月 29 日终止,预计四季度空运市场仍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在区域贸易细分维度,各主要经济体的表现呈现显著差异。欧洲市场虽在年初至今及夏季出现进口激增,但近期增速有所放缓,欧元汇率对人民币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前期进口增长;德国公路货运量在三季度截至 8 月同比微增 0.4%,结束了自 2022 年初以来的持续下滑态势,随着德国聚焦基础设施与国防的刺激政策逐步落地,2025 年三季度或成为其公路货运市场的周期性拐点。东南亚市场则受美国新关税政策影响,集装箱贸易量自政策生效后明显走弱,反映出区域贸易对外部政策环境的敏感性。非洲市场依旧是全球贸易中最具活力的区域,集装箱贸易年初至今同比增长 19%,三季度增速更是高达 3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拉美市场也保持稳定增长,集装箱进口持续扩张,成为新兴市场中的重要增长极。
报告还通过多张图表呈现了全球贸易相关的配套领域动态,涵盖港口运营、船舶运力、航空旅行等多个方面。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中,上海与新加坡作为全球前两大集装箱港口,三季度吞吐量保持强劲增长;美国西海岸与东海岸港口 8 月吞吐量则出现下滑,洛杉矶港 9 月进口计划同样疲软,与美国整体贸易放缓趋势一致。船舶运力方面,全球活跃集装箱船队规模持续增长,新船交付与较低的拆解率是主要驱动因素,但船队增长速度仍快于需求增速,可能对未来运价形成进一步压力;同时,船舶租赁费率持续上升,商业闲置率维持在极低水平,为航司应对需求疲软提供了一定缓冲空间。航空领域,欧洲航空旅行流量持续增长,大西洋航线表现逐季改善,但短途航线则相对疲软,瑞安航空、易捷航空等航司的载客率与票价水平也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反映出航空市场的结构性差异。
此外,报告还包含详细的风险提示与信息披露,指出高盛可能与报告涵盖的公司存在业务往来,投资者需关注潜在利益冲突;同时明确了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如部分港口吞吐量数据为高盛估算,船舶数据来自克拉克森研究等,确保了报告的透明度与严谨性。整体而言,这份依托 80 张图表构建的全球贸易分析报告,不仅清晰呈现了 2025 年全球贸易的实时动态与区域分化特征,更为企业制定贸易策略、投资者把握市场机遇提供了全面且具有参考价值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