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政府又在针对来自中国电商平台的货物了!10月伊始,T86清关政策就再度收紧。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宣布,从10月3日起开始实施先进的货物信息收集系统(ACAS),以加强对低价值货物的监管,要求提供更全面的货物信息。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颁布货物信息收集系统(ACAS)新政策
同时,Temu平台也推出了新的资质认证规则,卖家只能使用已入驻跨境服务市场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否则其资质认证将不被认可。
新“游戏规则”的推出不免或多或少影响了不少跨境玩家。面对多个国家愈发严格的监管条例规定,Temu卖家将何去何从,是该“及时刹车”还是“顺势加注”?
1.监管政策的执行,实际上预谋已久
其实,关于美国清关政策的收紧,这并不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偷袭”,而是一场酝酿已久的计划。
早在2024年5月,美国便特别关注来自中国的货物,尤其是那些可能涉及强迫劳动制造的商品。就在当月,CBP宣布暂停了多家报关公司的T86类入境清关业务,以防止每天价值低于800美元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进口产品滥用关税豁免。
到了6月,美国数家清关行被CBP吊销T86清关资质,导致国内卖家数千吨货物无法清关而滞留。
美国政府几次三番扬言要取消800美元的小额免税政策,甚至一步步收紧T86清关模式,却一直未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但在最近一个月,拜登-哈里斯政府又再次将矛头对准了小额进口免税货物,敦促美国国会采取行动。
于是,在9月,T86清关政策再度收紧,美国海关发布了《航空货物预先筛选实施指南》(ACAS),并于10月3日正式生效、强制执行,要求所有86类交易需提前至货物到达首个入境口岸前提交,确保无遗漏,无延误。
而以上展示出来的美国清关政策不断收紧,也并不是无缘无故的。随着全球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美国海关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监管压力。
根据美国海关数据,美国每天需处理近400万件小额货物,小额交易的数量在八年内飙升了646%,从2015财年的1.34亿增至2023年的10亿(价值超过500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商品约占此类包裹的三分之一。
2020-2024年美国小额包裹交易数据
“10亿件包裹对我们官员来说工作量过于庞大,难以有效识别和阻止其中潜在的不安全货物或违法行为”,白宫官员指出,这种增长速度给美国的清关口岸带来了巨大的监管压力,也引发了对税收损失和市场公平性的担忧。
并且,有部分清关公司存在瞒报、漏报和低申报等违规操作,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确保国家安全,CBP不得不加强执法力度,对T86清关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
此外,一些不良的卖家利用小额免税政策这一政策走私非法商品或者逃避关税、税款和相关费用的支付。
至于Temu新规的出台,同样是应运而生。一是响应CBP对跨境电商平台清关政策的调(尤其是针对T86清关方式);此外,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也顺应了欧盟《通用产品安全法规》(GPSR)的颁布。
9月25日Temu发布新规,宣布自10月1日起,平台将只接收已入驻跨境服务市场机构的检测报告,新规涵盖了全托和半托所有商品的增量报告。从26日到29日,Temu新规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有消息披露了新规更多的细节。
2.美国对小额包裹豁免,下重刀了
“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美国工人和企业有能力胜过任何人。但一些国家电子商务平台长期以来滥用最低限度豁免,规避关税。”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表示。
面对美政客的频频施压,拜登政府9月13日表示,正采取行动收紧“小额包裹免税”机制,以减少中国货物流入美国。
那么,这次的清关政策收紧调整了哪些内容是值得Temu的跨境卖家们值得注意的呢?
首先要知道,在之前的“小额包裹免税”机制中,价值低于800美元、针对个人的货物可以不经海关检查免税进入美国。而这个800美元“最低限度”免税门槛,一直被Shein和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广泛利用。
此次T86政策再度收紧,颁布ACAS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低价值货物的监管(尤其是针对中国跨境电商),减少低价值货物的进口数量,使其回到更易于管理的水平,以便海关能够更好地筛查包裹。
该新政策要求所有前往美国的航空货物在装载前必须提交详细信息,包括发货人和收货人的联系信息、货物描述、数量和重量等。卖家需确保提供准确的货物信息,任何模糊或宽泛的描述将不被接受,可能导致货物被拒收。
同时,所有前往美国的货物在装载前必须获得搭载许可,并确保通过电子方式将货物信息传送至CBP的ATS系统。
此外,CBP对每批通过小额豁免程序入境的包裹收取2美元的处理费用,并对5美元以下的小额包裹实施严格的罚款制度,最高可达5000美元。小额豁免包裹的自愿放弃期限也缩短至15天,逾期未处理的货物将被销毁。
为了提升申报的准确性,CBP还启动了预警机制,向相关方发送警告,指出不合规的货物描述。
这些调整就意味着,对跨境电商卖家们来说,必须要提高对产品合法合规性的重视,确保所有销售的商品都安全且具备相应的检测认证报告,否则无法入境销售甚至受罚。
而Temu新规与ACAS相辅相成,同样也是针对小额包裹豁免,相对于ACAS侧重的货物合法合规等安全风险问题,Temu新规更侧重于对资质认证的把控,避免因资质认证问题导致产品下架。
它要求卖家只能使用已入驻跨境服务市场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否则其资质认证将不被平台认可。不过据消息称,这主要影响的是10月后新增产品的检测报告,之前已做好认证的存量商品并不受影响。
同时,商家必须确保所有非食品产品符合GPSR的要求,产品标签应展示制造商信息、欧盟负责人、产品识别信息以及警告或安全信息。商家在欧盟销售其产品时,必须符合当地的法律规定,及时注册和申报相关信息,否则产品将面临下架、扣留、销毁和罚款的风险。
总之,这两个政策的落地实施,其实根本都是对小额包裹进行加大力度的监管,跨境卖家提高对于产品合规性的重视就准没错。
3.面对美国“小心机”,Temu卖家退还是进?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抛开所谓的合规监管净化市场,美国收紧T86清关政策在实际上是主要针对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有打压中国跨境电商的“小心机”。
据联合国数据,2023年中国占美进口总量13.9%,意味着美国商品中约每七到八件就有一件来自中国;美联邦统计局也有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小额豁免”包裹主要来自中国,远超其他国家总和。
不过其实这个政策对于美国来说,属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毕竟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报告也指出,取消“小额豁免”将使美社会损失118亿至143亿美元。
10月出台的这些清关政策,其实承受得最多“伤害”的还是跨境卖家,新规政策对他们有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应对?
首先,美国海关的T86清关政策收紧,尤其是实施ACAS新规,要求所有前往美国的航空货物在装载前必须提交详细信息,这对卖家的物流和清关流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清关政策收紧,我们的货物在海关的停留时间明显增加,导致物流效率大幅下降”,有卖家无奈说道。不难看出,ACAS不仅增加了清关的时间和成本,还可能导致货物延误,影响卖家的资金流和库存管理,对于卖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其次,Temu新规要求卖家只能使用已入驻跨境服务市场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这也直接影响了卖家的运营成本和流程。一些卖家表示,这可能会增加他们的财务负担,因为它要求他们使用特定的、可能更昂贵的检测服务。
更糟糕的是,有卖家担忧这将成为Temu获取服务商费用的新渠道,因为入驻Temu的服务商需缴纳保证金,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运营成本,成本上升后,卖家的认证费用可能也随之上涨。
简而言之,那些原来对合规是不在意的,心想“我一小本买卖,再怎么合规也管不到我身上”,抱有侥幸心理那些卖家,事实证明,在合规变严的大背景下,不管是跨境老炮还是新手小白,无视合规要求的,都会被创得很惨。
是“刹车”还是“加注”,需要看自己受到新规的负面影响是否过大,那些一直只能依赖于小额豁免政策进行买卖交易的Temu商家,退出不见得是坏事;那么想继续深耕的Temu卖家,优化产品申报流程、多元化物流渠道、调整产品结构,并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便是可以考虑的拆解之道。